“我第一次看到应该是十多年前,非常震撼,没想到我们的老祖宗居然留下这么好的文物遗址,有这么深厚的历史和文化。”第一次见到李渡元代烧酒作坊遗址时,汤司令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李渡元代烧酒作坊遗址的魅力有多大?10月20日,知名历史文化作家、阳明文化书院创办人度阴山,文化学者、艺术学博士何楚涵一行人来到李渡元代烧酒作坊遗址,与汤司令共同开启了一场沉浸式白酒文化体验之旅,感受李渡一直以来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的初心。
返本开新,文物窖池活化利用,沉浸式体验引领国潮文化新趋势
中国白酒最老古窖在李渡。考古学认定,李渡元代烧酒作坊遗址拥有中国最古老的元代窖池,是年代最早、遗迹最全、遗物最多、时间跨度最长且最具地方鲜明特色的大型古代白酒作坊遗址。经碳14检测,这些窖池可以追溯到公元1308年,它们确证了中国在元代就已经有了白酒。这一酿酒史上的重大发现,被当年评为“2002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历史感,是李渡元代烧酒作坊遗址留给度阴山的第一印象。在他看来,800年前古人在此处酿酒,800年后的今天,人们又在这里酿酒,“这种时空之间的穿越感,我觉得只能用历史两个字来描述。”
何楚涵对度阴山的想法表示认可,并如此形容亲眼见到该遗址时的感受——返本开新,“我们现在遵循着800年前的酿造工艺,在传承的同时又不断创新,比如开创白酒的沉浸式体验,其实是在传承历史基础上的返本开新。”
汤司令与两位学者的想法一致,他认为,历史是最深厚的,李渡人也是最幸运的,从根源上看肯定要返本,从方法上更多的是创新,“在这个地方我们有一种时空穿越的感觉,好像可以跟古人对话。”
在上任李渡酒业总经理后,汤司令就在心里下定决心,一方面要把酒的品质练好,另一方面要将文化传承的高度一体化。
“千年老窖万年糟,酒好全凭窖池老。”为保证白酒品质,李渡遵循传承了800年的酿造工艺,让酿出的酒具有独特的“一口四香”风格。与此同时,李渡与江南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华为等开展合作,利用现代科技结合传统工艺分离、复壮、扩培古窖微生物,让167个OTU实现了跨越800年的时空接力,在距离古窖池遗址8公里的国宝李渡酒庄安了“新”家。
汤司令提到,历史文化的传承不容易被改变,如今的国潮文化便是现代人认可这种思维和表达方式的体现。于是,李渡在提升白酒品质的同时,不断创新沉浸式体验,打造了白酒行业超级IP“国粉节”,开展“二月二启龙步”非遗文化节,举办集点茶、焚香、琴乐、美食、美酒等于一体的“李渡国宝宋宴”,与消费者近距离沟通、共创,打造属于李渡的超级符号。
知行合一,白酒申遗公益者,助力中国工业遗产走向世界
在度阴山看来,李渡今天正在做的事情,与明代思想家王阳明主张的知行合一理念不谋而合,“‘知行合一’有一个很重要的点就是念头要正,用良知判定那件事情一定是正确的,这样的行动才能被称为‘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的‘知’一定是良知的‘知’,要做正确的事情,才能得出正确的结果。”汤司令表示,李渡在接下来的发展过程中,会坚持知行合一,“我的经营理念不是把酒卖好,而是让酒好卖,让消费者来评价你的‘知’是不是真正的良知。”
事实上,李渡一直在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在守护传承、创新工艺方面贡献自己的力量,以知行合一的方法论和价值观指导企业经营。其中不遗余力地推动中国白酒申遗,就是李渡坚持知行合一理念的行动体现。
白酒申遗一事早在多年前就被提上了日程。2012年,中国白酒老作坊被国家文物局纳入首批《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但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十余年过去白酒申遗进展依旧缓慢。如何加速白酒申遗的步伐?“我就想了一个办法,由李渡来组织,推动‘白酒七子”申遗,在南昌打响了第一枪,大家都很认可”,汤司令说道。
2021,李渡与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洋河、汾酒、古井贡7家中国名优酒企联合发布《中国白酒联合申遗共识》;今年4月,“中国白酒七子”联袂发起申请进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致力于推动中国白酒工业遗产走向世界。
汤司令谦虚地说道,“这是一个很有价值的事情,李渡在这个过程中更多的是一个组织者,起润滑剂的作用。”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何楚涵认为,在“白酒七子”联合申遗的过程中,李渡扮演的是公益者的角色,“无论是组这个局,还是协调多方对接,都是在为中国白酒走向世界贡献自己的力量,无论我处在什么样的位置,我会尽我最大的热情认真来做这件事。”
一场白酒文化体验之旅,窥见了李渡作为中国文物级白酒的责任与担当。无论是借助现代技术对元代窖池活化利用,还是以消费者为核心持续创新沉浸式体验,抑或是积极组织各方推动白酒申遗进程,李渡都一直在以自身的传承创新践行着知行合一的经营理念,一直走在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的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