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也是中国财富管理市场大发展的一年。面对理财刚兑逐步打破、无风险利率逐渐下移,传统理财类产品实现较高收益的难度越来越大。越来越多中低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者开始转向关注以固收打底、权益添彩的“固收+”产品。 WIND数据显示,2020年成立的“固收+”基金募集规模超过3000亿元。
常见的“固收+”产品模式解析
2020年“固收+”以绝对收益理念切入国内财富管理行业,以相对安全的固定收益作为大权重的底仓,加上其他权益类产品追求绝对收益。
固收+股票是目前最常见的“固收+”模式之一。近两年来,中国股债市场表现出负相关性,固收+股票在持有债券资产获得相对稳健的收益的同时,在组合中配置少量股票仓位捕捉权益市场的收益弹性。
固收+可转债也是目前市场上的热门模式,由于可转债同时具有股、债的特征,这类产品一般会在合同中规定可转债转股后的持有时间期限,以保证组合策略收益的稳定性和策略设计的纯粹度。
“固收+”兴起的市场环境
近年来,全球各主要发达经济体市场利率大多不断下行,欧洲、日本已经出现大面积负利率资产,利率相对较高的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也从2018年11月3.2%左右持续下行至1%以下,最低下探到0.54%。中国方面,利率也处在下行通道中,10年期国债已经突破2016年的低点,从2018年年初上一轮债券熊市结束时4.0%的位置下行到2020年3月的最低点2.6%左右,下行幅度也高达约1.4%。
在当下的低利率环境下,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不断下行。投资者需要寻找新的稳定回报类产品。另外,资管新规后,资金池被禁止,老产品需要不断压缩规模,新产品净值化管理,产品之间收益调节的空间大幅压缩,非标受到了严格的额度限制和错配限制。信用分层背景下,理财难以大规模下沉资质获取收益。综合以上因素,市场对“固收+”产品有巨大需求。
“固收+”策略分析
“固收+”策略典型特征是通过组合资产配置,使投资者达到基本保底并有可能获取超额收益的目的。具体来看,就是配置大比例的固定收益资产作为底仓,如信用债或者债券型基金等,由其贡献基础收益;再通过配置一定比例的风险资产、或者执行特殊的交易策略(主要是量化对冲策略),进一步抬升收益率。
从“固收+”的底仓来看,“固收+”对于底仓的选择较为慎重。信用债有杠杆、久期以及信用下沉三大策略。所以在选择底仓时,优先选择相对安全的品种进行打底。
从收益率的长期关系来看,“固收+”产品要保证长期收益率的核心前提是根据市场情况进行大类资产配置,选出优质的资产来作为“固收+”中的“+”,长期来看要根据不同资产在不同市场环境下的表现来进行配置。
以2020年为例,债券市场走过一轮V型走势,而股票市场从7月份开始呈上行趋势。那么在 2020年这种结构性行情下,对于“固收+”的配置策略会根据不同的市场行情进行调整。在2020年初尤其在疫情初期,“固收”部分可以将债券作为大权重的底仓,“+”的部分侧重投向量化和股票这类权益类资产。2020年下半年,当债券行情下行时,调整策略就变为对“固收”的部分减仓,对“+”的部分加强,侧重于配置权益类资产。
顺应趋势 积极转型
低利率时代、资产管理行业转型、居民金融资产配置需求的增强,为中国“固收+”市场的兴起提供了广泛土壤。当前“固收+”产品已成为各类资管机构积极布局的方向。据悉,国内许多老牌金融机构纷纷开始了相应的布局,以和合期货为例,作为国内为数不多的全牌照期货公司,早在去年就提出了“固收+”的概念,目前正在通过其全资资管子公司加速向“固收+”拓展,并在资产的多元化方面积极布局。
当前“固收+”产品的兴起是在中国长期利率走势下行的预期下的适应性策略。未来中国经济增速的缓慢趋势性下行,也将带动债市收益率长期趋势下行,“固收+”策略将成为提高收益的重要选择。叠加资管新规背景下行业转型加速,投资者需求从过去的刚性兑付型理财产品中大量释放,需要寻找新的稳定回报类产品,“固收+”市场或将迎来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