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黑土地,每当与国人提及这个名字,首先联想到的是土地肥沃、粮谷满垛、物产丰盈。
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社会经济的深入发展,经济结构等因素影响下,曾经辉煌的东北老工业基地也在中国经济中黯然失色。
有媒体指出“东北地区31个地市2013年以来小学在校生数量,仅沈阳、大连和长春三个城市的在校生数量为正增长”。
这一数据从侧面映射出,东北年轻人正在悄然离开生养他们的富裕土地,选择新的出路。
年轻人的流失,活力的衰退,让国人不得不重新面对曾经富庶的东北,重新思考这里的出路究竟在哪。
重启:致富才是脱贫的最终目标
谈论东北经济振兴,是一个宏大的主题,在这个主题之下,地处吉林省延边自治州安图县城西部的龙泉村,则是其中一个典型案例。
公开信息显示“村内现有208人,其中贫困户24户48人,截至2018年,村集体经济收入不足5万元”,这里曾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
在中国的扶贫版图上,大多数企业都将目光放到了中国的西南与西北地区,四川、贵州、云南、甘肃、宁夏,一个又一个扶贫成果由点成片,由片成面,快速推动了中国精准扶贫政策的落实。但有一个地方却被人选择性忽略,那就是富饶的东北地区。扶贫实践告诉我们,富饶并不意味着富裕,而富裕才是扶贫的终极目标。
作为企业家,张维功敏锐地将目光投向东北,因为在他看来,“脱贫只是初级目标,致富是一个追求过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样板才是追求目标”,在这里开启了属于阳光保险的扶贫模式探索。
面对龙泉村的情况,阳光保险的扶贫团队,并没有马上动手,而是对整个龙泉村做了详细的调研,张维功始终坚定地认为,“扶贫的模式和路子最重要”。
这么好的山,这么好的水,这么好的乡亲们,怎么会贫穷?这是在2018年5月张维功来到龙泉村的感慨!“农民有自身的优势,也有自身的劣势。”朴实、坚韧是中国农民的特色,但对于市场规律,却是一筹莫展。而这,恰恰是作为企业掌门人的张维功及其团队最擅长的。
认真的张维功认为,即便是扶贫,也“不能违背企业追求”,他要做扶贫就要做典范。
为了有效地落实扶贫项目,阳光保险从先期调研,计划制定,再到项目实施,张维功专门召集班子相关人员开了三次“龙泉村脱贫致富”专项研讨会议,将自己的理念与团队进行沟通交流,在阳光保险的员工眼中,“这是前所未有的。”
“我们不捐一分钱的输血钱,而是要帮助他们建立起造血机制”。张维功曾清醒的认识到,没有产业,农村脱贫是一句空话。在周密的计划之下,阳光保险投产308万元组建煎饼厂、大米厂,并把股权捐赠给龙泉村集体。由此阳光龙泉大米生态农场、龙泉煎饼加工厂等项目在龙泉村全面铺开。
时光转瞬,仅仅一年多的光景,阳光龙泉大米生态农场种植的水稻产量达4万余斤。
龙泉大米喜获丰收
“阳光保险组织专门的销售公司,辅助销售,负责宣传与打开市场。”为了解决销售,这一阻碍农民致富的最大难关,阳光保险投入人力、经验与企业治理模式,手把手的帮扶龙泉村集体,越过门槛。
2019年,有机大米便实现了近95万销售额,利润超30万。 煎饼加工厂销售额也达到了104万,其中利润20.5万。村集体收入从5万,跃升至25万,贫困户人均年收入也从2018年的2800元,提高到近10000元。
但在张维功的心中,这些仍然不够,依靠外界的辅助终归不是终极解决方案。作为“名誉村民”的张维功,对自己村子的“野心”更加宏大,追求极致的他,需要一个终极解决方案。
阳光保险集团董事长张维功慰问当地贫困户
“创业是一种改变,是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过程。”因而生产工艺、经营思路都需要进一步完善。
阳光保险的扶贫团队说干就干,推动扶贫企业员工进行技艺切磋,不断提升产品质量;指导扶贫企业了解市场需求,制定符合市场规律的产品要求。
从长远来看。致富只是阳光保险对于扶贫要求的起点。
对标阳光保险,过去的十年,“没有任何投机取巧之心、华而不实之行”。要想走得远,就必须有正念、走正道,方能成大器。“风雨中做事,阳光下做人”是张维功在创业之初对阳光保险的期许与要求,如今也成了对于扶贫企业的要求。
树立品牌意识与诚信意识,创立自有品牌,始终坚持诚信为本的质量管控原则,用一点一滴的行动影响龙泉村民的思想。
行动就会有改变,随着产能的完全释放和品牌溢价产生,未来仅煎饼厂的日生产能便可达到1500斤,预计年产可超50万斤,按目前单价10元/斤计算,预计年产值达500多万元。
龙泉煎饼加工厂
企业与扶贫的双赢,壮大集体经济,反哺农民生活,一个个扶贫目标正在逐步实现。未来,按照张维功的设想,在村集体+企业化的模式下,“这部分是要交给村里的,逐步培养他们的销售能力,达到产供销一体。”
如今的白山黑水间,外来的新事物与本土的文化传承,形成了现代治理形式的股份制企业,做实了可持续发展的农村特色产业,龙泉村不仅实现脱贫,而且已经走在了实现小康的富裕道路上,并在向社会主义新农村样本的方向前进。
开拓:阳光下的公益版图
如果把龙泉村比喻成一个点,那么在阳光保险的公益版图上,一幅更大的蓝图正在缓缓展开。
“企业首先是企业公民,一个企业除了做好企业自身的东西以外,必须要承担社会责任。”张维功认为,阳光保险在公益事业上的投入需要是一个系统,其中包含了金融扶贫、医疗领域、教育领域和定点扶贫四部分。
作为一家服务型金融企业,阳光保险一直以“让人们拥有更多的阳光”为使命,关怀人,关怀个体,就成了一切行动的出发点。
而最先进入张维功视野的群体,便是赤脚医生。长期涉足医疗领域的张维功清晰的知道“农村是医疗薄弱环节”。基于这样的认知,2018年阳光保险正式启动万名村医能力提升计划。
“我们有全国最好的非公立医院,已经达到与国际接轨的水平。”对于阳光融和医院颇为自信的张维功,决心用好手中这张牌,将企业元素与公益行动紧密结合起来。
张维功为此定下目标,在革命老区、贫困山区定向免费培养10000名村医,助力提升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医疗水平,让贫困地区人民群众获得更好的医疗保障。
与此同时,融和医院还为乡村医生建立了融和乡医讲堂APP,实现在线学习医学诊疗知识、看病辅导讲解、就诊及入院绿色通道等多种服务模式。通过互联网,把国际先进的医疗服务送到扶贫一线,让村民足不出户就可享受问诊服务。
阳光融和医院深入乡村义诊
截至2020年7月,在两年的时间里,万名村医能力提升计划已经在吉林安图、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察右中旗医院、乌素图镇卫生院、贲红镇卫生院,以及潍坊地区建立了37家远程医疗服务站,累计培训乡村医生8183名。
“切切实实解决实际问题”,对于项目,张维功有着自己的期待,但他没有等待,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更为广泛的空间,关注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聚业内人才,纳业外贤士”,从创业之初,张维功就意识到人才是发展的原动力,并且将这一原动力根植阳光保险的基因当中。由此张维功也意识到,解决贫困问题,人才培养是关键,解决人才问题,教育提高是必由之路。
兰坪一中 开学第一课
“贫穷挡不住理想”,面对兰坪一中高三学生的开学第一课,张维功如此勉励大家。作为行动派,张维功所想所做没有仅仅局限于勉励。
2018年,阳光保险启动万名贫困学生帮扶计划,按照“精准捐助、应助尽助”的原则,希望通过行动解决农村贫困学生上学期间费用负担问题,保障贫困家庭子女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发挥教育扶贫的重要作用,不让贫困农户学生“因学返贫”“因学致贫”。
两年来,项目已覆盖“三区三州”、内蒙乌兰察布等国家深度贫困地区的34个国家级贫困县、73所学校,资助学生三万余人次,累计捐助资金超3400万元,包揽了“三州地区”2018年全部入学的贫困高中生。在张维功内心深处满怀期待,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做到“不给青春留下遗憾”。
定向培养万名贫困地区乡村医生、定向帮扶万名贫困地区乡村学生,阳光保险将其命名为“双生计划”,以期解决最为迫切的社会需求,达到健康扶贫、教育扶贫的目的。在张维功的带头参与下,越来越多的员工开始关注并参与到“双生计划”当中。
开拓是企业成长的内生动力,伴随着的是一次又一次的行动,无数的行动串联在一起便会成为习惯,而良好的习惯则是撬动社会进步的源泉。当一切成为习惯,则会反映在方方面面,尤其是面对突如其来的难题。
承诺:36封信背后的故事
2020年1月31日,彭如意和女儿同时确诊为“新冠病毒感染者”。突如其来的变化,让彭如意猝不及防,对于疫情的恐惧,对于家人健康的担忧,几乎一度压垮了这位母亲。
在与病毒对抗的20天里,她陆续接到了来自阳光保险各级领导的慰问电话,鼓励与期许成了支撑彭如意战胜病毒的一剂强心针。
“嗡嗡嗡”,彭如意出院后第二天,手机突然收到了一条短信,提示银行卡到账10万元。
“钱到账时我甚至一度不敢相信这是真的,”短信的到来让彭如意颇感意外,因为此时距离她提交资料仅仅过去了3小时。而这10万元也是她2月14日离开隔离医院后收到的第二笔来自阳光保险的问候。
在位于北京朝阳门昆泰大厦的办公室里,阳光保险董事长张维功伏案端坐,一字一句认真阅读了彭如意的感谢信,思索片刻后,提笔写下了回信,鼓励她走出难关,努力让生活回到正轨。
从第一封信开始,写信成了张维功在疫情期间的一项重要工作,即便是忙碌一天之后的凌晨四五点,他也要坚持亲自给疫情中来信的员工及家属回信。
60天里,零零总总写下了36封信,这其中有写给全体阳光人的,有写给湖北染疫员工的,也有写给染疫员工家属的,厚厚的一沓,整齐地码放在自己的办公桌上。而这些仅仅是张维功及其团队在疫情期间行动的冰山一角。
几乎与疫情同步,阳光保险第一时间启动实施了疫情应急预案,张维功果断协调各种资源的同时,心中却时刻放不下远在千里之外的同事,“无论任何时候,面对任何困难都是大家的坚强后盾。”
其实早在1月18日,张维功已经敏锐地察觉到了危机,整个阳光保险在那一刻便开始着手防疫准备工作。
“1月18日,董事长就要求开始布置防控方案,当时我还有些惊讶,但马上按照流程执行了,现在想想真的是很必要。”阳光保险集团行政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回忆,他们当天就按照要求开展防疫工作,并开始购买防疫物资,为疫情防控提供物质保障。
对于自己的判断,张维功非常自信,多年的政商经历与人生起落,形成了比常人更加果决的决策力。“动员,总动员,要的就是速度。”面对疫情形势严峻的情况,阳光保险进行了一系列的精准操作,这在今天看来,是超前于当时形势的。
阳光融和医院第一时间建成符合国家标准的负压隔离病区,承担起全市新冠肺炎患者集中收治重任。
所谓精准,位于山东潍坊的阳光融和医院给出了一份满分答卷,24小时人员到位,24小时科室调整完成,48小时完成独立救治楼的改造,速度的背后,是阳光融和医院长期以来持续不断的努力。
作为一家获得国际 JCI 认证、国际 HIMSS EMRAM7评级的三甲综合医院,阳光融和医院以开放床位多达1400张,设置床位更达到2000张,拥有1699人组成的专业医疗团队。
最后两名新冠病患治愈出院
“早在建院之初,阳光融和医院就规划出了一个拥有12张床位的隔离专用区域,并为之配套了相应的设备设施”,张维功对此颇感自豪。
专业团队长远的规划与敏锐的判断,让融和医院在疫情中快速反应,得到了各界的一致认可,成为潍坊市市级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院,山东省10家新冠肺炎集中收治定点医院之一。
对外的帮扶有序进行,阳光保险筹集大量物资运往武汉,运往湖北,运往全国,甚至运抵海外,几乎每个能够触达的地方,都有阳光保险的身影。而阳光保险的另一个举动,也让人印象深刻。
“寿险10069个、产险837个、融和医院2个……”武汉疫情期间受到影响的员工数字,张维功至今如数家珍,每个人都在他的视线之中。
根据“新冠肺炎关爱保障计划”,如员工不幸染疫或身故,将分别收到公司发放的10万元关爱金和30万元身故慰问金,彭如意只是受益者之一。
如果仅仅如此,只是合格,在张维功看来并非满分。很快,这项计划再次升级,将保障范围扩展到了员工及在册业务员的直系家属,保障人数也从28万一路扩展到88万。
即便在疫情最艰难的时刻,张维功也坚持着自己的想法,“不裁员、不降薪、原有对父母的津贴也不能降低”。业绩的一时高低不算什么,保护员工的安全比什么都重要。中国的疫情两个月,阳光损失70亿的收入,但28万人的员工队伍中,湖北染疫员工没有一个死亡,湖北以外没有一个员工染疫。
一封封来自湖北员工的信涌向北京,涌向阳光保险,涌向张维功的办公室。而每一封回信的背后,都是一个承诺,以及转化成为实实在在的支持:给武汉及湖北一线员工支援防疫物资;给员工、在册业务员及其直系家属提供“新冠肺炎关爱保障计划”,整个疫情期间先后向41位染疫的员工及家人每人支付10万元的染疫关爱金及安抚保障金。
在张维功心目中,这是企业的责任,也是他个人的责任,面对数百万的支出,他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我们不管谁管,人心换人心”。
对于大是大非的判断,以及对于责任的判断,张维功有着自己的想法:“不同的阶段,社会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国家解决社会问题的重点都是不同的,总的来讲,作为企业,你的定位要准确,你就是企业公民,企业公民就要履行和尽到社会责任。”
在这样的指导思路引领下,阳光保险在社会责任领域,做出了自己的尝试,也走出了一条特别的公益道路。
“作为企业来讲,对于社会最大的贡献,就是做好企业本身,这是本分。在做好本分的基础上,要去回馈社会,要尽量多去做对社会有益的事情。”对于正在努力推动的公益事业,张维功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坚持做的。
坚持:做好企业是本分
“创业和扶贫相比,创业更难。”在张维功的理解中,扶贫是自己有资源了,有能力去支持别人,而创业对他来说是从零开始,“这个难度比是不成比例的”。
诚然扶贫和公益,挤占了张维功大量的时间,但对于自己的事业,他从没有一刻松懈。过去十多年,他没有周末,每天工作16小时。
但在员工眼中,对自己严苛的张维功却异常“体贴”,有一种硬汉AB两面的鲜明反差。之所以会有这种反差,是因为张维功对于阳光保险和这家企业的28万名员工,有着属于自己的特殊感情。
创业始终是张维功绕不开的话题,也正因如此,最艰难的时刻,16年多的时光,让张维功在阳光保险这家企业中,倾注了自己太多的心力。
8个月零2天,所有人一分钱都没有,张维功带着他们跑了17个省,谈了389家企业,“在中国5000多家持牌金融机构中,阳光是唯一一家经历了原始创业过程的公司”。
“阳光在金融机构里是唯一的,有它的独特性,市场基因特别强,完全市场化的逻辑”。对于员工的关怀,其实就是基于这种市场基因,培育出来的责任。
在张维功脑海中,企业家是个品种。“需要具备了一种特殊基因的群体,才能成为企业家,”正因如此,在张维功看来,“对员工关爱的初衷是人的本性”,也是自己的责任。
“我不对员工负责对谁负责?”这句话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却需要付出极大的心力。
张维功非常喜欢荀子说过的一句话,“人最为天下贵”。在他看来,人之贵就在于人的价值是能够创造价值,所以也愈发的尊重人的价值。
在2010年青年员工座谈会上,张维功了解到,不少大学生,特别是农村大学生,最牵挂的是家乡老人的身体和生活时,立即决定施行“员工父母赡养津贴”制度,凡符合条件的员工,及营销员父母,有一方年满60周岁,即可享受每月最高500元的父母赡养津贴。
钱并不直接打给员工,而是每个月统一打到父母的账户中。截至目前已有超过3.1万名员工父母享受到这一政策,累计发放津贴金额2.78亿元。
“你觉得就要这样,要么你就不干了,要干了你就要这样,谁让你生这个孩子呢?”
很多企业只对股东负责,在张维功看来,这是不对的,对于员工的责任至少与其是同等位置。
“股东、员工、客户对于企业责任而言,摆在同等位置”。对于企业责任相关方的重要性排序,张维功内心有着自己的理解,对于企业而言,客户最前,然后员工,这样才能把企业干好,回报股东,回报社会。
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责任意识,务实的张维功为阳光保险规划了属于自己的文化:农民心态就是心存敬畏、懂得感恩,就是脚踏实地、艰苦奋斗;要像农民种庄稼一样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耕耘,来不得半点的虚假与漂浮。工匠精神就是要俯下身去、耐下心来、心无旁骛、专心致志,精益求精;要一遍遍打磨、一点点提高、一次次试错、一轮轮迭代,追求完美,产出精品。 没有不劳而获的成果,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
这样的行动,也得到了各界的认可,“黑石集团就像农民一样对待收购与投资,通过培育直至收获。”在于阳光保险团队接触后,黑石集团CEO Stephen Schwarzman惊奇地发现,张维功和他的团队,也在做着同样的事。
“这就是阳光与别人的不同之处,”张维功自豪于创业之初,发出的一份“不要什么人”的招聘广告,16年的时光让他清楚的知道,阳光保险需要什么样的人一同努力,如果不是“价值观一致”,那他宁愿不要。
直到今天,张维功仍然在不停思考,为阳光保险规划未来。谈到责任,阳光保险之于张维功,已经是不可分割的部分,他所肩负责任,有事业,有企业,更有与之相关联的千千万万个个体。
文章源自《南方人物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