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金融 > 互联网金融 >

玖富数科上市,金融科技龙抬头

  大众财经网   来源:大众财经网 www.dzcjw.com  发布时间:2019-08-30 14:57:11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唐代诗豪刘禹锡面对怀才不遇的寥落,并未心生颓势,反而宽慰为自己大叹不值的好友白居易,写出这句预示着新生势力锐不可当的金句。

正所谓“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升级服务模式,通过技术能力赋能金融机构和商家合作伙伴,以数字技术驱动金融数字化、智能化,构建稳健的金融生态圈,正成为金融科技业务公司的新方向。

其中,8月15日金融科技公司玖富数科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其强势表现正在证明上述的新模式,已经得到了资本市场的初步认可。玖富数科发行价为9.5美元每股ADS,募集资金8455万美元,上市首日,其股价开盘10. 88 美元,大涨14.5%,随后股价曾两次触发熔断机制,涨幅一度扩大至40%。 截至8月27日收盘,玖富数科收盘价为11.37美元,较上市发行价上涨近20%。

结合招股书与上市两周来的情况,玖富数科在转型及盈利等方面均展示出了较强的弹性。截至8月27日收盘,在21家中国概念股综合金融类上市公司中,玖富数科以22.04亿美元市值排名第一,市盈率方面,玖富数科也以17.77倍排名第二。

8月22日,央行印发《金融科技发展规划》,提出到2021年,建立健全我国金融科技发展的“四梁八柱”,进一步增强金融业科技应用能力,实现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协调发展。根据规划,“到2021年,推动我国金融科技发展居于国际领先水平,实现金融科技。

这让刚上市的玖富数科充满了想象。作为数字科技驱动的数字金融账户平台,玖富数科以前沿的数字技术能力,链接用户、场景与金融机构,帮助持牌金融机构数字化、普惠化的转型落地。

三十功名尘与土 金融科技挺进2.0时代

谈起金融和科技的关系,二者经历了30多年的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发展,才有了今天的成果。金融与科技的融合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金融电子化,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纵观金融与科技的融合过程可以总结以下特点:融合范围更广、方式更加多元,科技逐渐渗透金融业各个细胞,成为不可分割的部分。金融与科技的融合不再只停留在技术层面,而是逐渐深入到金融服务的方方面面、全生命周期。

不过业内仍然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让科技的归科技,金融的归金融。”金融机构必须接受监管,持牌运营,但技术平台可以凭借技术能力和对金融业务的理解,帮助金融机构提升效率、降低成本的同时,严控风险。以技术助力金融,这是金融科技的2.0时代。

其后,随着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以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快速升级和落地应用,让金融科技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依托于新技术所构建的数字平台,金融科技公司与各类金融机构的高效融合,形成数字金融平台,并与各类实体经济的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相结合形成基于互联网或物联网平台的产业链金融。

由此,很多富有前瞻性的金融科技公司早早调整业务重心,一方面本身就具有较强的技术驱动力,又愿意在资金、外部业务合作、品牌等资源方面给予支持,积极构建起金融生态圈,推动营收模式健康有序发展。这其中,玖富数科成为其中的代表之一。

13年磨一剑 见证金融科技破茧成蝶

诞生于2006年的玖富数科,是一家以数字科技为驱动的数字金融账户平台,目前已发展成为知名的的独立第三方金融科技控股集团。

2019年初,玖富数科升级T.E(Tech Enabling)科技赋能战略,公司以“流量、数据、场景、风控、资金、技术”六大要素为核心,全面开放集团技术资源。

玖富数科旗下的数字科技团队研发出了包括火眼分、彩虹评级、水立方智慧增长引擎、智能风控系统、智能外呼、智能语音分析、反欺诈系统等多款AI产品,相关模型、算法已申请多项专利。

玖富数科还打造了国内首个自主研发的端到端、一体化、全流程的数字普惠开放平台,赋能场景方与金融机构。

玖富数科的技术能力,使其能够快速、准确、低成本地完成信用评估。这将帮助金融机构拓展传统业务体系无法覆盖的借款人群体,从而拓展更广阔的客户群,实现业务增长。用技术手段提升效率、降低成本的同时,还能有效控制风险。

玖富数科一直致力于以前沿的数字技术链接用户、场景与金融机构,帮助持牌金融机构数字化、普惠化的转型落地。玖富数科围绕用户开展一站式便捷化的服务,以“连接器”的形式为金融机构、第三方场景合作伙伴提供专业化的数字金融科技解决方案。玖富数科能顺利在纳斯达克上市,凭借的就是其13年来积累的数字技术沉淀和生态链整合能力。

FinTech升级Tech Enabling 从能力落地升级为生态服务

此前,金融科技公司热衷于FinTech的能力落地,即那些可用于撕裂传统金融服务方式的高新技术,如智能机器人、VR、生物验证技术等用于提升用户的服务体验,利用大数据、区块链等互联网创新技术进行风险控制和平台管理。

然而科技红利并不会平均分配到每家市场参与者的头上,新技术的出现会对现有竞争格局形成冲击,对于行业参与者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新一代信息技术以数据为核心,因此开放合作、从单一服务模式升级为生态服务模式,成为金融机构转型发展的必经之路,但同时金融业务又以风控作为经营之本,如何平衡风控与开放之间的关系将成为金融机构发展的关键。

玖富数科则在2019年初提出Tech Enabling,通过技术赋能构建新的服务生态,一方面提升服务质量,另一方面更加符合监管层的要求。

目前其旗下数字科技、数字账户、数字普惠、数字财富、数字国际五大业务板块和十多家独立全资或控股子公司,以玖富钱包、玖富万卡、悟空理财等多种金融产品组合及服务为依托,通过助力普惠金融形成自己的金融生态圈。

据玖富数科招股书显示,其积极拓展与金融机构合作,二季度机构资金占比达58%;其“数字普惠开放平台”将连接金融机构,向其推荐优质互联网消费场景及用户,助力金融机构和场景伙伴成为3A(Account、AI、API)智慧数字企业。同时,公司围绕“玖富万卡”建立一个连接消费者、合作商家以及合作金融机构的生态系统,围绕用户的特定支出需求和风险状况提供循环贷款产品。

依靠技术能力,玖富数科能够筛选出高质量的借款人,也能通过技术能力赋能金融机构和商家合作伙伴,实现金融机构数字化、普惠化的转型。其技术能力赢得了用户、合作的金融机构和商家的信任,这保证了其业务稳定增长。

据玖富数科招股书显示,围绕玖富万卡,玖富数科建立了一个连接消费者、金融机构以及商业合作伙伴的生态系统,基于其生态系统,玖富数科的机构合作伙伴数量进一步提升,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3月31日,玖富数科旗下各平台的注册用户数为7670万人,同比增长6.0%,2019年第二季度,玖富数科机构融资合作伙伴提供的贷款占贷款总额的比例从一季度的约10.5%增加至58%。

据其财报显示,玖富数科的盈利在近三年持续增长。

2016年、2017年、2018年,玖富数科的净利润分别为1.62亿、7.24亿和19.75亿元人民币。截至2019年3月31日,玖富数科的净收入从2018年同期10.92亿元增加至12.04亿元人民币,净利润则从2.91亿元增加至5.27亿元人民币。

事实上,此举为金融科技企业发展规划了一个普适性的路线图:

在用户端,随着征信体系的完善和民间风控技术不断成熟,越来越多的人在金融科技的帮助下可以获得低价高质的金融服务,而服务的提供者多数Bigtech和大中型金融科技公司;在机构端,Bigtech和大中型金融科技公司掌握着绝大多数的合作资源;在资本端,越来越向头部企业倾斜的资金,又增加了前两大优势。

由此可见,玖富数科已经从一个行业的重要玩家蜕变成了行业规则制定者。

未来:央行发布金融科技发展规划,科技赋能势在必行

8月22日央行印发《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明确提出未来三年金融科技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

这是央行层面首次针对金融科技提出中长期发展规划。继年初国家提出金融供给侧改革以来,金融科技作为金融供给侧改革落地的重要支持受重视度不断提升,顶层部署逐渐加快。2017年5月央行成立金融科技委员会,至今年3月首次有公开会议报道,8月即出台金融科技首部发展规划。本次的文件将作为里程碑,为金融科技中长期健康发展奠定基础,金融科技迎来加速发展机遇。

本次发展规划中,明确以“守正”作为首要原则,将金融科技定位于赋能者角色。科技赋能金融企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规划》明确金融科技是技术的金融 创新,金融科技成为推动金融转型升级的新引擎,金融科技成为金融服务实体 经济的新途径,金融科技成为促进普惠金融发展的新机遇。

此次金融科技发展规划,是顶层设计指导下的具体举措, 是短期重点跟长期发展的融合,是运用科技创新驱动金融发展及优化科学监管的结合,是指导金融科技从产品、渠道、服务、效率等多个维度驱动金融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也将从技术、法律、标准等方面支撑金融科技健康有序发展。

可以预料到, 发展规划出台及后续实施将金融科技创新带来积极影响。而随着创新技术的高速发展和不断渗透,金融科技已经成为全球金融行业和众多互联网企业发展的引擎,并且在监管、科技、流量等诸多因素的共同助推下,科技创新与技术实力,成为这些企业在金融科技业务上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同时,腾讯、玖富数科、蚂蚁金服等金融科技业务落地成效显著正是基于自身技术实力,做好用户、场景与金融机构的连接器,并达到长期稳健运营,为合作方赋能。

  (本文作者介绍:新浪财经首席评论员、资深投资人。)

  • 来源:新浪网 作者:老艾



    免责声明: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大众财经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大众财经网”和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大众财经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侵权本网会及时通知用户删除或强制删除相关信息。 3、大众财经网为用户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用户据此操作,风险自担与大众财经网无关。4、大众财经网友情提示: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