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新质生产力研究实践基地:探索区域协同发展新路径

“百城千企”新质生产力三年行动计划课题组
科技的飞速发展与全球经济的深度融合,正推动新质生产力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引擎。在此背景下,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杂志社主办的“百城千企”新质生产力三年行动计划为我们提供了具体的行动指南。共建新质生产力研究实践基地至关重要,它如同产业升级转型的加速器,也是促进资源共享、实现合作共赢的关键桥梁与纽带。在实施此计划的过程中,我们应保持开放心态,坚持求真务实,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携手推进新质生产力研究实践基地的建设进程。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新质生产力一定能够焕发出更加灿烂的光芒照亮我们的前行之路!我们将从政府、开发区、企业、社团组织和科研院所四个维度,深入剖析各主体积极参与新质生产力研究实践基地建设的必要性,并紧密围绕“聚焦产业、协同发展、资源共享、合作共赢”四大核心理念展开详细论述。
新质生产力是指依托科技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等手段,孕育出的具备高效、环保、节能等特质的新质生产力。它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应对全球竞争压力的重要武器。新质生产力的蓬勃发展,得益于政府、企业、社团组织及科研院所等多方力量的协同努力与紧密协作。因此,构建一个协同创新的平台——新质生产力研究实践基地——对于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以政府为主导 引领发展方向
政府作为新质生产力研究实践基地建设的主导,应制定并实施一系列扶持政策,涵盖财政补贴、科技创新体系构建、核心技术突破及高水平创新平台搭建等方面,为基地建设提供有力保障。例如,提供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等激励措施,吸引优质企业和科研机构入驻,并制定严格标准和技术规范,以保障基地建设科学合理。
政府及开发区应综合考虑产业基础、地理位置及人才资源等因素,科学规划新质生产力研究实践基地布局,明确基地定位与发展方向。同时,政府应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与优化配置,为基地建设提供全面支持。
课题组将协同政府举办展览、论坛等活动,搭建交流合作桥梁,增进新质生产力研究实践基地内企业与科研机构间的相互了解与合作,激发创新潜能,共同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以企业为主体 创新驱动发展
企业应成为新质生产力研究与实践的核心基地,凭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创新活力,专注于核心产业,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借助技术创新与产品迭代,增强核心竞争力,确保可持续发展。
企业应积极投身于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的研发工作,将研发成果有效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并深化与科研院所、高校等机构的合作,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进程,为社会创造更多实际价值。
企业应深刻认识到产学研合作的重要性,主动与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建立稳固的合作关系,共同推进项目研发、人才培养等工作,实现资源的高效整合与优势互补,共同推动新质生产力的蓬勃发展。
社团组织搭桥 促进多元合作
社团组织作为政府、企业与科研院所间的纽带,为新质生产力研究实践基地供给高质量服务与支撑,涵盖市场调研、政策解读、项目评估等,助力企业精准捕捉市场脉搏、顺应政策导向,提升项目成功率。
“百城千企”新质生产力行动计划课题组将定期策划丰富多彩的交流活动,如行业论坛和技术沙龙,为企业和科研院所搭建开放包容的交流平台,促进经验分享、信息交流和思维碰撞,从而激发创新灵感,催生合作机会。
社团组织通过积极参与行业标准的制定与推广,能够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更加规范和高效的市场环境,从而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制定统一标准与规范,可提升行业形象,增强市场竞争力,并有力促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科研院所支撑 筑牢科技创新基石
科研院所是新质生产力研究实践基地的重要支柱,需充分利用其在科研成果和技术积累上的优势,为企业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与服务。紧密合作企业,加速科研成果向实际生产力的转化,助力企业开拓新的增长点,把握发展机遇。
科研院所应重视基础研究与前沿技术的探索,特别是数智化技术在科研领域的应用,以促进知识管理的变革和提升科研效率。同时,应密切关注国际科技发展的最新趋势,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如国际领先企业BP、壳牌和斯伦贝谢在数智化知识管理方面的实践。此外,科研院所需进行管理创新,探索专业化管理的新途径,旨在解决科技创新保护不足及核心创新能力缺失的问题,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不断提供强劲动力。
为响应科技部与财政部联合发布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行动方案(2022—2023年)》,科研院所应积极与高校、企业建立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机制,通过协同创新,共同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如市科技局通过组建产学研联盟、实施“揭榜挂帅”科技项目攻关,以及培育科技型企业群体等举措,有效促进了产学研深度融合。深化合作,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优势互补,协同推进,共创新质生产力的繁荣发展。
聚焦产业 实现协同发展
在新质生产力研究实践基地的建设过程中,“聚焦产业”是实现协同发展的关键。各主体应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主导产业,共同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方向和目标。精准对接产业链上下游需求,强化企业间沟通协作,构建紧密合作关系,推动产业集聚与集群化发展。此外,需强化区域协同合作,促进产业跨区域转移与布局优化,以增强整个产业链的国际竞争力。
资源共享 拓展合作领域
新质生产力研究实践基地的建设,可借鉴O2O模式下创新资源服务共享平台的成功经验,致力于打造一个高效整合资金、人才、技术、信息等关键资源的共享平台。例如,CRDE智橙云原生PLM这样的平台,通过采用云服务模式,不仅能够有效降低成本,提升研发数据管理的效率,还能极大地促进全球范围内的协同工作。此外,协作研发企业间知识共享对研发绩效的正向影响也支持了共享平台在提高研发效率方面的潜力。例如,根据《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关于深入推进重大科研基础设施与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的若干措施》,根据《关于深入推进重大科研基础设施与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的若干措施》,广东省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的建立,通过提供大型科研仪器设施的开放共享,显著提升了创新体系的整体效能。该平台通过开放共享大型科研仪器设施,有效降低了中小企业的创新研发成本,特别是通过提供注册认证后的详细信息查询和申请使用服务,精准征集用户单位特别是中小企业用户的使用需求,提供线上咨询和使用建议等服务。这种模式有助于加速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应用。同时,资源共享还有助于拓展合作领域,促进跨界融合和创新。例如,企业可以与科研院所共同研发新技术,然后将这些技术应用于新产品的开发中;或者企业与高校、社团组织共同开展公益项目,推动科技成果惠及更多社会群体。资源共享与跨界合作的不断深化,如同为新质生产力的蓬勃发展插上了翅膀,为其全面发展注入了不竭动力,进而引领社会迈向更加繁荣的未来。
合作共赢 共创美好未来
新质生产力研究实践基地的建设旨在促进各方的合作共赢。政府引领,企业领航,社团搭桥,科研院所助力,加之产业协同、资源共享等策略的有力推进,各方携手并进,共同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与应用。此过程中,各方均获益匪浅:政府贯彻新时代思想,推动产业升级,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如2023年全国企业申报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金额同比增长13.6%,制造业企业受益最广。企业抓住了新的增长机会,拓展了市场空间,例如高技术产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9.8%,占全国企业销售收入比重提高。科研院所深入实施行动计划,拓宽研究与应用领域,如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占制造业销售收入的比重提高1.2个百分点。社团组织则发挥了自身优势,为社会做出了积极贡献,例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8.7%,采购数字技术的企业增多。
展望未来,“共建新质生产力研究实践基地”的理念将在不断探索与实践中日益成熟,迎来更加蓬勃的发展态势。我们诚挚邀请更多政府、企业、社团组织和科研机构加入这一宏伟事业,让我们并肩同行,共创辉煌未来!让我们共同为实现新质生产力的崛起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