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商讯 > 酒水 >

苏轼和黄庭坚:人生一知己,足以慰风尘

  大众财经网   来源:大众财经网 www.dzcjw.com  发布时间:2021-01-30 11:15:14


 

在你的生命里,

可曾有这样一个人?

相知相交,彼此懂得,

纵使天涯相隔,思念不减。

每次相聚,都可卸下“伪装”,

痛饮畅谈,细数过往种种,

庆幸,人生海海,得知己相伴,

任世事无常,也不再慌乱。

就像苏轼和黄庭坚,

亦师亦友,惺惺相惜。

志同心和,患难与共

1079年,“乌台诗案”爆发,

苏轼被贬黄州,

与他往来密切者,皆受牵连。

危难时刻,见真情,

当时,有人急着撇清关系,

有人逆流而上仗义执言,

黄庭坚是后者。

旁人不解,两人虽神交已久,

却从未见过面,

黄庭坚犯不上为此赔上前程,

可他没有畏缩退避,

反而“不减于昔,而有加焉”。

不仅上书高喊:苏子瞻无罪,

还在苏轼生活困窘、精神寂寞的时候,

不避时嫌,给他写信、对诗,

诉说思念之情。

| 黄庭坚《惟清道人帖》页

也好奇过,

苏轼缘何值得黄庭坚如此相待。

原来,多年前,

早已名满天下的苏东坡,

初见黄庭坚的诗就大赞:

超轶绝尘,独立万物之表,世久无此作。

(这世上真的好久都没有出现过这样好的作品了。)

后来,又多次在宴席上诵读其诗作,

第一次给少为人知的黄庭坚回信:

“收到你的信很开心,

你太过谦恭,似对我很畏惧,

这又何必呢?我很想跟你交朋友。

最近家人生病,回信晚了,你别介意啊。”

这封信温暖了黄庭坚的一生。

茫茫人海,幸遇知己,

一个包容,一个敬重,

因为彼此心中都有道义傲骨,

志同心和,自然惺惺相惜。

 

彼倡此和,诗酒为伴

1086年春,汴京,

东华门附近的苏东坡府第门口,

41岁的黄庭坚有些紧张,

他摸了摸手中精心为老师挑选的洮河石砚,

才鼓起勇气跨进苏府大门。

书房里,两人相谈甚欢,

十多年的书信往来,吟诗唱和,

他们早已心神两契,相知相慕。

此后的3年多时间里,

两人朝夕相伴,饮酒品茶,

酬唱赠答,切磋诗文,鉴书赏画,

日子过得快意极了。

自古文人墨客多好酒,

苏轼和黄庭坚亦如此。

当时,黄家住城北,

苏东坡时常登门拜访,

两人借酒抒怀,聊至兴起,

东坡直接在书房的墙壁上

挥毫泼墨,画小山枯木,

画完,黄庭坚在旁题诗:

折冲儒墨阵堂堂,书入颜杨鸿雁行。胸中元自有丘壑,故作老木蟠风霜。

诗画相融,说透东坡心怀,

高山流水的知音之情,不外如是。

黄庭坚

可恨世事无常,

苏黄二人相继离开汴京,

天涯苍茫,相见不易,

唯有山水诗酒,聊以慰藉。

苏轼写《春菜》,

黄庭坚就写《次韵子瞻春菜》;

苏写《薄薄酒》,

黄和《薄薄酒二章》;

黄写《食笋十韵》,

苏就作《和黄鲁直食笋 次韵》;

……

面对起伏不定的人生,

苏黄不约而同,寄情于酒。

苏轼爱酒,却不善饮酒,

酒量唯“三蕉叶”,更在乎酒趣,

偶得酒中趣,空杯亦常持。

即使因醉酒进不了家门也不生气,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在密州时,自我安慰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黄庭坚则酒瘾甚大,最出名的一句,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在戎州时,还效仿王羲之“流觞曲水”的意境,

与当地文人雅士饮酒赋诗。

品酒有道的他,

尤爱戎州名酒“姚子雪曲”,

并赋诗《安乐泉颂》大赞:

姚子雪曲,杯色争玉。得汤郁郁,白云生谷。清而不薄,厚而不浊。甘而不哕,辛而不螫。老夫手风,须此神药。眼花作颂,颠倒淡墨。

有趣的是,

“姚子雪曲”竟是名酒五粮液的前身。

杜甫,当年也在戎州喝过这酒,

还吟诗大赞“重碧拈春酒,轻红擘荔枝。

何谓知交?

在一起,有说不完的话,

喝不完的酒,吟不完的诗,

离别后,纵海角天涯,山高水远,

思念却与日俱增,

见美景想同看,尝美酒想共品,

黄庭坚在戎州,一直盼着苏轼前去,

所幸,两人终在此相聚。

|黄庭坚《花气熏人帖》

 

内心安宁,和而不同

苏轼和黄庭坚

一朝相知,终生知己,

欢时同乐,低落时共浮沉,

不管面对何种人生际遇,

始终有“此心安处,即是吾乡”的

旷达洒脱。

在苏东坡的提点下,

黄庭坚也逐渐走向了大宋文坛的一线,

时人将两人并称“苏黄”。

黄庭坚对苏轼的仰慕之情终身未改,

却也不盲目随从,

不管是诗文还是书法一道,

都是自成一格。

他学杜诗,讲究诗的炼字、用典,

开创了江西诗派;

他的书法在运笔、结构等方面,

皆有所创新。

一天,两人聊起书法,

东坡说:“鲁直近字虽清劲,

而笔势有时太瘦,几如树梢挂蛇。

(你的字写的清劲,但瘦的像死蛇挂在树枝上)

黄庭坚反应很快,应声回道:

公之字固不敢轻议,

然间觉褊浅,亦甚似石压虾蟆。

(先生的字,我虽不敢评说,但太扁了,越看越像石头压蛤蟆)

|《寒食帖》又被称作是“天下第三行书”

|黄庭坚《跋东坡书寒食诗帖》

虽不懂书法,

却也觉得两人的调侃,很真实。

君子和而不同,

真正的知己,当如是。

就像世界名酒五粮液,

秉承中国传统文化“和而不同”的思想,

将高粱、大米、糯米、小麦、玉米这五种粮食

以水、粮、曲、窖、艺的五绝酿艺,

创造出了独特的酿酒之道。

五粮液诞生于宜宾,

这个城市地处岷江、金沙江、长江交汇处,

被联合国教科文及粮农组织誉为“在地球同纬度上

最适合酿造优质纯正蒸馏白酒的地区”。

4000多年的酿酒历史孕育了

享誉世界的琼浆玉液。

宜宾

从先秦僚人酿制清酒,到南北朝彝族人

用小麦、青稞或大米等粮食酿制咂酒,

再到唐代用粟米、高粱等

四种粮食酿制的重碧酒,

宋代姚氏酒坊用蜀黍、大米、高粱、

糯米、荞子酿姚子雪曲,

最终,明代陈氏秘方按照“荞子成半黍半成,

大米糯米各两成,川南红粱凑足数”的比例,

酿制出杂粮酒,五粮酿造的技艺,基本成型。

新中国成立后,因荞麦去壳不尽,

易使酒产生苦涩味,

五粮液进一步创新,采用小麦替换了荞麦,

最终形成今天的五粮配方。

整个过程,就是一部不畏艰难、翻山越岭,

不停寻找好粮酿造好酒的历史。

五粮液在酿造之初,

就考虑到了五种粮食不同的“性格”,

保留各自差异化,提取精华,相互融合共生,

最终达到“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境界,

而这正是五粮液酿酒文化中

秉承的和美文化的体现。

五粮液闻之香气悠久,

入口甘美,入喉净爽,

味醇厚,各味谐调,酒味全面,

令人饮之复欲饮。

人生和美,向上向善

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相处讲求和而不同,

苏轼和黄庭坚的相交,

始于志趣相投,随性自然,

不强求,不束缚,各有天地,

于是有了超越生死的况味。

一杯酒,一知己,

足以抵御人生的波澜。

活在这喧嚣的尘世,

每个人对和美人生,都有着自己的理解,

有人一生得一知己足矣,

有人爱着家和万事兴的圆满,

有人期望人和万事顺的畅达,

但无论哪种,都离不开一个“和”字。

和,谐也。

从老子的“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到管子的“和乃生,不和乃不生”,

直至《中庸》的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

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都在诉说着中国人“贵和”的传统,

这种贵和尚中、兼收并蓄、

和而不同的和美文化,

正是五粮液毕生追求的境界。

斟一杯五粮液,

初饮味醇厚,复饮心如月,

一杯饮尽四季风华,人生百味,

一杯品出向上向善,和美人生。

处世,宜中和,

知世故而不世故;

齐家,宜和谐

家人和睦,万事皆兴;

独处,宜平和,

内心安宁,风雨无惧。

对每一个平凡人来说,

人生因“和”而美。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 来源:中华网 作者:综合



    免责声明: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大众财经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大众财经网”和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大众财经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侵权本网会及时通知用户删除或强制删除相关信息。 3、大众财经网为用户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用户据此操作,风险自担与大众财经网无关。4、大众财经网友情提示: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