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 > 健康 >

加强科学防疫,重视发热咳嗽等症状

  大众财经网   来源:大众财经网 www.dzcjw.com  发布时间:2021-01-07 11:38:54


 近期,北京、辽宁等多地报告新增新冠肺炎本土散发病例。散发疫情提醒大家,防控这根弦儿一点也不能放松,仍要坚持常态化防控的各项措施。

冬季,本就是各类呼吸道传染病的常发、多发季。随着气温降低,病毒存活时间变长,也增大了相关传染病疫情发生的风险。尤其元旦前后寒潮过境,患有感冒、流感的病人增多,一旦此时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往往会加剧患者内心的不安情绪。那出现发热症状后应该怎么办呢?

 

一旦出现发热的情况,且体温持续不降,并伴随一些咳嗽、气喘等症状时,建议立即到正规医疗机构的发热门诊就医。有发热症状出现时,不要惧怕就医,正确佩戴好口罩即可。就医时要主动告诉医务人员近期是否去过有流感或新冠肺炎疫情的地区,有无与发热、咳嗽等症状的患者近距离接触史,便于医务人员准确判断病情,及时采取适宜的检测和治疗。

发热大多是季节性感冒与流感

事实上,无论是感冒、流感或是新冠肺炎,均是因呼吸道受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的呼吸系统疾病,临床上也都表现出发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因此,对于没有接触过新冠肺炎疑似或确诊病例的患者,没有国外旅行经历的人群,即使出现发热、咳嗽的症状也不必太过担心,其大多是因季节性感冒或流感造成的。不过在当前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一旦患有感冒或流感疾病,建议及时吃药治疗,以免加重病情。中药连花清瘟胶囊、颗粒在感冒、流感防治方面有着整体调节、多靶点发挥作用的优势。

在中医络病理论指导下研制的专利中药连花清瘟,吸取历代医家治疗外感温病及疫证的用药精华,以汉代张仲景《伤寒论》中的麻杏石甘汤及清代吴鞠通《温病条辨》中的银翘散化裁,并汲取了明代吴又可《温疫论》中治疫证大黄的通便泄肺热、截断病势用药经验,配伍红景天清肺化瘀,调节免疫,对于感冒、流感具有“卫气同治,表里双解;先证用药,截断病势;整体调节,多靶治疗”的作用特色。

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等科研院所研究证实,连花清瘟具有整体调节、多靶点发挥作用的优势:可明显抑制SARS、甲型流感H1N1、H3N2、禽流感H5N1、H9N2、H7N9、乙型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Ⅰ型、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多种病毒;而且可有效抑制多种细菌,有利于治疗混合感染;退热抗炎,止咳化痰;调节免疫,增强抗病康复能力,减少流感及肺部感染的反复发作。对于普通感冒和流感早用药,可以早发挥治疗作用。

研究证实连花清瘟治疗新冠肺炎有效

当然,在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的群体中,不免也有新冠肺炎感染者。如果被确诊,通过中西医相结合的方法可以得到有效治疗。今年六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充分肯定了中医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救治中的重要作用,得到海内外关注。白皮书指出,中国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中医药参与救治确诊病例的占比达到92%,以连花清瘟等“三药三方”为代表的针对不同类型新冠肺炎的治疗中成药和方药,临床疗效确切,有效降低了发病率、转重率、病亡率,促进了核酸转阴,提高了治愈率,加快了恢复期康复。

连花清瘟抗新冠病毒的作用得到了基础实验和临床研究的证实。广州医科大学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钟南山院士团队研究证实,连花清瘟在细胞水平对新型冠状病毒显示出抗病毒与抗炎效果。由钟南山院士、李兰娟院士、张伯礼院士联合国内23家医院共同参与的“中药连花清瘟胶囊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前瞻性、随机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证实,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连花清瘟治疗14天,能明显提高新冠肺炎患者发热、乏力、咳嗽症状消失率,缩短症状持续时间,显著提高肺部 CT 好转比例和临床治愈率,同时在改善核酸转阴率及转阴时间,在降低转重型比例方面也有较好的疗效。

连花清瘟不仅能缓解症状,更能清瘟解毒、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提高人体抗病康复能力。4月12日,连花清瘟胶囊、颗粒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在原批准适应症的基础上,增加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轻型、普通型”的新适应症,这是国家层面对连花清瘟治疗效果的肯定。

在“2019~2020年度中国药店店员推荐率最高品牌”和“2020年度北京晚报读者推荐家庭常备药”评选活动中,连花清瘟凭借对感冒、流感的良好疗效以及在此次抗击新冠疫情中发挥的重大作用分别入围,成为感冒药类中国药店店员推荐率最高品牌及北京晚报读者推荐家庭常备药,深受老百姓的认可。

特殊时期,应对冬季感冒、流感及新冠肺炎等相关疾病发生的风险,个人除了做好防护、提升自身免疫力外,应该做好家庭备药的准备。只要出现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不论是新冠肺炎,还是普通感冒、流感,都可以使用连花清瘟进行治疗。

  • 来源:腾讯网 作者:综合



    免责声明: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大众财经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大众财经网”和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大众财经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侵权本网会及时通知用户删除或强制删除相关信息。 3、大众财经网为用户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用户据此操作,风险自担与大众财经网无关。4、大众财经网友情提示: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