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 > 汽车 >

沃尔沃袁小林:沃尔沃汽车的愿景,也是品牌价值追求

  大众财经网   来源:大众财经网 www.dzcjw.com  发布时间:2022-03-28 10:28:37


第十九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从全球汽车品牌展现出的电气化、智能化前瞻技术和新能源产品,可以明显感受到电气化大潮正汹涌而来。

当前,碳中和正成为全球议题。在中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已经上升为重大战略决策。助力碳中和目标实现,全球汽车品牌也竞相推出新能源车型,加速电气化进程。

在2021上海车展的沃尔沃汽车展台,首次亮相的新款XC60给出了电气化、智能化时代下出行方式的“高分答案”。而沃尔沃汽车展现电动一体化发展和全链路共赢的商业思考也值得关注。

 

沃尔沃汽车解锁智能出行新“享”法。沃尔沃供图

制定明确电气化时间表 推进全链路共赢合作

面向碳中和目标,奔驰、宝马、大众等各大车企都发布了各自的脱碳计划,沃尔沃汽车同样给出了明确的时间表:2021年,沃尔沃汽车全部产品线实现电气化;2025年,纯电车型占比将达到50%,其余为混动车型;2030年,成为纯电豪华车企;2040年力求成为气候零负荷标杆企业。”

沃尔沃汽车集团全球高级副总裁、沃尔沃汽车亚太区总裁兼CEO袁小林在接受人民网专访时表示:“实现碳中和目标不是一个简单的目标设定,而是在缜密研究、分析和评估的情况下分解到整个价值链环节。对沃尔沃汽车来说,会考虑在产品制造、使用过程、企业运营、以及合作过程中可能对碳排放产生的影响,这一定是一个包括了整个上下游产业链的协同努力。除了自身在产品减排和企业运营方面的努力之外,沃尔沃汽车也将继续致力于实现2025年与全球供应链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25%,使用100%可再生能源的目标,与供应商伙伴一起携手兑现承诺。”

 

沃尔沃以电动化推进碳中和,探索全链路共赢合作。沃尔沃供图

在产品方面,作为中国市场最早开始电气化转型的传统豪华品牌之一,沃尔沃汽车已经实现了全系车型都拥有电气化的目标,形成了包含纯电动车型、插电式混动车型以及轻度混动车型在内的完整电气化产品布局。

在供应链方面, 2020年11月,来自成都的25家直接供应商代表与沃尔沃汽车共同启动“2021 绿电·成都”计划,承诺在2021年底实现100%可再生电能。

“碳中和解决方案应该是一整套综合的KPI和健康的平衡,为客户呈现出有价值的实例,每一年的变化可能不明显,但十年的变化会非常明显。”袁小林说。

电动一体化转型 官方直售探索商业可持续模式

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日前发布报告指出,中国豪华车市场持续快速发展,但豪华品牌的认可度根深蒂固。面对当前新能源转型下的新高端车,需培育出新豪华车的概念。

在豪华理念打造上,袁小林表示:“以安全、个性化、可持续的方式为所有人提供畅行无忧的出行解决方案,这是沃尔沃汽车的愿景,也是品牌价值追求。新能源时代,沃尔沃汽车仍会围绕着人、围绕着我们生存的环境,以有自己特色的方式来提供这样的产品和服务。

对此,沃尔沃汽车除了在电动化转型方面不断加大产品端投入,供应链优化之外,在销售端也不断优化购车体验,推出了依托于经销商体系的官方直售模式,让消费者有更多机会通过线上和线下融合的方式,去便捷地体验整个购车和服务过程。

 

新款XC60实现全系电气化。沃尔沃供图

对此,袁小林表示:“官方直售其实是在探讨如何在电气化趋势下,寻找更加适合电气化发展的商业模式,这种摸索是一个比较明确的行业趋势。在此过程中,汽车行业的价值链是不变的,趋势带来的改变只是体现在价值链上各个环节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和比例。”

如袁小林所说,在直售模式下,主机厂作为整个价值链的核心,要利用好新科技,做好产品,建立高效统一、及时反馈的体系,把所有参与者的价值发挥到最大程度。而经销商则要在网络布局、接待客户、服务客户、提供衍生产品等方面提供价值。“在整个价值链中,把科技应用好,把角色分配好,把各自的优势发挥出来,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变化,更好地服务客户。”袁小林说。

在前瞻务实的目标推进下,沃尔沃汽车也收获了来自销量的激励。去年4月以来,沃尔沃汽车在中国市场实现了连续12个月两位数的增长,今年第一季度沃尔沃汽车在中国大陆市场累计销量同比增长118%,创下了中国大陆市场史上最佳第一季度销量纪录。

袁小林表示:“中国是沃尔沃汽车最大的单一市场,销量比重会越来越高,一方面中国市场的绝对容量还在发展,另外沃尔沃的体系化建设和品牌影响力也不断提升,我们对于在中国的发展充满信心。”

当前,电气化已成为全球汽车产业绿色发展和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而中国市场已成为世界焦点。据工信部最新统计,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6年位居全球第一,累计推广超550万辆。

  • 来源:中华新能源汽车网 作者:综合



    免责声明: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大众财经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大众财经网”和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大众财经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侵权本网会及时通知用户删除或强制删除相关信息。 3、大众财经网为用户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用户据此操作,风险自担与大众财经网无关。4、大众财经网友情提示: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