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商讯 > 家电 >

不做“鸡肋”智能,做全场景解决方案提供商

  大众财经网   来源:大众财经网 www.dzcjw.com  发布时间:2019-05-30 15:33:03


 【环球网科技 记者 林迪】家电行业“凌冬已至”,而“智能家居之火”也日渐成势;然入局者众,谋略各异。作为家电行业的“老玩家”,海尔低调研发多年后,于近来频频“出招”,接下来,我们来看下海尔到底是想如何演绎智慧家庭这场“冰与火之歌”?

在记者的调查采访中,用户对智慧家居方面的反应是:首先,不要成为“鸡肋”。即忽视真正痛点,为了智能而智能,后果就是,看似功能很多实际上反而增加了使用难度。其次,避免以智能单品或部分成套为主,改变“东奔西跑”搞家装、“东拼西凑”买家电的状况。最后,以家庭为场景的“智慧”就要惠及家里的每个人,比如,让老人、孩子也能操作的极致智慧体验。

对此,海尔集团副总裁李华刚对环球网科技记者表示:“智慧家庭一定是通过智慧带给用户的极致体验,好的体验是‘谁都可以用’,使用门槛要低,用户体验永远是第一位的。”

“凛冬将至,我早已开始守望”

近日,奥维云网(AVC)总裁郭梅德表示,2018年的时候,大家说是家电行业的冬天;但据业界预测,今年(2019年)这个冬天将演变成“寒冬”。对此,他分析称,随着居民的家电保有量持续上升,家电市场增速放缓陷入下行危机,而未来的行业竞争将聚焦用户场景运营,在消费升级到消费分级的路径演变过程中,潮流消费时代已经开始。

据环球网科技此前报道,4月底,海尔2018年年报、2019年一季报显示,海尔在行业低潮期保持了相对稳健的收入增长,今年首季营收增长实现两位数。

业内人士对此分析称,这得益于海尔在智能化、高端化、全球化及整套家电方面的布局。

据了解,海尔智慧家庭布局是行业中最早的。早在2006年,海尔就开始以U-home布局物联网,经过近8年的探索,于2014年海尔率先发布全球首个U+智慧生活平台;2017年海尔开卖首套全互联互通智慧家电。而经过近13年的探索,当行业开售智慧家电之时,海尔已然将自己定义为“提供落地全场景定制化智慧成套解决方案”的企业。

5月份,海尔推出“国潮智慧家电节”,力推海尔智慧家庭的“5+7+N”全场景解决方案。其中,“5”是指智慧客厅、智慧厨房、智慧卧室、智慧浴室、智慧阳台在内的5大生活空间,“7”是指全屋空气、全屋用水、全屋安防等7大全屋解决方案,“N”是个性化场景,用户可以自由定制。

“谋略就像种水果,需要时间酝酿才能成熟”

李华刚告诉记者,“智能家居的核心在于智慧,做智慧家庭前后台都要做到极致体验才行,必须得认认真真对用户负责,不能玩噱头。”

相比于之前海尔做家电时产品经常被同行模仿“抄袭”,李华刚表示,“现在做的智慧家庭很难模仿,因为起点比较高,是海尔多年研发积累的成果。”

在他看来,智慧家庭要落地有很多难点,需要几大能力:

第一,必须是好的智能硬件。高性能的硬件是前提,绝不是‘地板价’的便宜货,比如洗衣机必须在洗干净衣服、呵护衣物的前提下实现智能才会有好体验,如果没有高性能的硬件做支撑,单纯的连接智能就不会有好体验。

第二,成套产品与连接。机器之间怎么搭配、连接起来,这是最基本的产品能力。但是,连接只是手段,绝不是智能家居的主导,拿个手机控制电视、冰箱,这是连接,用户需要的不仅是连接,而是连接后更智慧的生活体验,家里的所有电器都能主动响应。

第三,展示和交付的能力。怎么被用户接收,怎么跟他在网上交互,并顺利交付产品。

最后,要有系统的服务能力。这涉及到不同家庭场景的设计能力、统一送货的物流配送能力,上门安装的服务能力等。

在这方面,海尔可以说是有着十足的信心,“我们做高端,积累了13年,才有今天的卡萨帝,智慧家庭也是一样,我们已经做了13年,是厚积薄发。”李华刚感叹道。

笔者认为,一切智能家居服务和体验都是立足于硬件基础之上。硬件尤其是大家电是智能家居的构成核心。互联网企业没有独立的家电研发和生产标准,在制造、质量、服务方面长期来看都会被动。

而海尔在这方面拥有最强大的优势,硬件上,海尔的家电产品是世界领先水准。在此基础上,海尔智慧家庭在实现全屋产品成套、方案成套、家电家居成套、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的基础上,实现了产品、方案、场景三个层次的自由定制。

科技的最终目的是为用户提供便利。那些打着智能连接的幌子、缺乏可靠品质以及良好性能体验的企业,虽然短期内可以“地板价”的性价比吸引用户,但在长期的使用中,最终只能沦为“鸡肋”。而海尔要做的是能够打破“天花板“的智慧生活,基于34年沉淀的硬件领先、智慧家庭与物联网平台能力领先、智慧家庭全球化布局领先,海尔智慧家庭作为物联网全场景解决方案第一提供商,将快速走向千家万户,带去真正便捷、美好的智慧生活体验。

  • 来源:搜狐网 作者:综合



    免责声明: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大众财经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大众财经网”和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大众财经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侵权本网会及时通知用户删除或强制删除相关信息。 3、大众财经网为用户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用户据此操作,风险自担与大众财经网无关。4、大众财经网友情提示: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