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财 > 基金 >

南下资金增仓近2500亿!港股通100指数有多优秀?

  大众财经网   来源:大众财经网 www.dzcjw.com  发布时间:2021-01-21 10:05:50


 2021新年以来,南下资金爆发式流入港股。年初至今,港股通净流入规模已超过1800亿港元,带动港股市场上行。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1年1月19日

一、南下资金增仓港股通100成分股近2500亿

年初至今,南下资金增仓金额前三位的公司为腾讯控股、中国移动和美团,分别增仓822亿元、435亿元和250亿元,均为港股通100指数的权重股。

港股通精选100指数是由中华证券交易服务有限公司委托中证指数有限公司进行编制,选取“港股通”(A+H股公司除外)上市市值排名前100的股票的优质指数。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1年1月19日

目前南向资金可以购买的港股通公司共有499家,南向资金年初至今合计增仓超3700亿元,其中港股通100指数增仓近2500亿元,以20%的股票占比占了增仓总规模的近70%。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1年1月19日

南向资金年初至今重点加仓以港股通100为核心的龙头股。港股通100成分股中,腾讯控股、中国移动、美团、中海洋和思摩尔国际位列加仓前5位,分别加仓822、435、250、186和91亿元。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1年1月19日

二、南下资金增仓有何影响?

1、南下资金增仓将加速争夺港股定价权

估值偏低是港股市场多年以来一直为市场所诟病的地方。而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港股市场长期由以英国、美国等为首的外来资金所主导,缺乏自身活越的沉淀性资金和市场定价权所致。

但随着近年来国内资金持续南下流入港股,已成为港股市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根据国盛证券的测算,2020年港股通参与的交易已占到港股市场总成交额18%左右。

国盛证券认为,未来南下资金也有望重复过去数年北上资金影响A股的历程,抢夺港股定价权。而港股市场也将同步经历估值体系向A股靠拢、估值系统性提升的过程。

图:南下资金规模已超北上资金(亿人民币)

数据来源:Wind

2、南下资金将有效增加市场流动性

2021新年以来,南下资金爆发式流入港股。年初至今,港股通净流入规模已超过1800亿港元,带动港股市场上行。

图:年初以来港股市场领涨全球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1年1月18日

后续,随着全球经济复苏,疫情影响减弱,以及多个不确定性靴子落地,2021年全球风险偏好将迎来显著修复。受海外风险偏好回落影响而流出的外资,也正在逐步回流。

南下资金的流入加上外资的回流,将有效提升市场流动性,对港股市场流动性带来提振。

图:近期南下资金加速流入港股市场

数据来源:Wind

三、未来阿里巴巴等龙头可能纳入港股通,提升指数价值

目前,阿里巴巴、京东等公司因为是二次上市,尚未纳入港股通范畴。

目前,纳入港股通需要符合以下两个要求之一:

1)成为恒生综合指数成分股:包括恒生综合大型股指数成分股、恒生综合中型股指数成分股。同时深交所允许过去12个月平均月末流通市值不低于50亿港元的恒生综合小型股指数成分股纳入深港通。

2)A+H股:A股满足未被内地交易所风险警示、暂停上市或进入退市整理期,其H股在价格稳定期结束且相应A股上市满10个交易日后调入港股通股票。

数据来源:Wind

阿里巴巴目前早已被正式纳入恒生综合指数,符合纳入港股通的要求之一,但由于当前港股通尚未对二次上市公司开放,故而其至今仍未纳入港股通。同样,网易、京东、新东方等10家已纳入恒生指数二次上市公司亦未被核准纳入港股通。

二次上市虽仍未放开,但未盈利生物公司近期已放开。未来,阿里巴巴、网易、京东、新东方等二次上市的公司也可能纳入港股通范围,若纳入将有效提升港股通100指数的价值,南下资金也将更加重点配置港股市场。

四、投港股,选港股通100 ETF

港股通100指数作为优质的港股通指数,南下资金年初至今加仓近2500亿元,这其中最核心的原因在于指数及成分股的优异:

与其他港股类指数相比,港股通100指数的一大优势在于剔除了A+H,这类公司一般集中在银行、保险等行业,如建设银行、中国平安等。对于投资者来说,这类股票可直接在A股购买,无需出海购买。

其次,港股通100指数行业布局全面,代表了港股市场的主要特征。目前金融行业为第一大权重行业,主要成分股为友邦保险、汇丰控股和香港交易所,均为细分领域的行业龙头公司。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1年1月

建议关注港股的投资者重点关注港股通100 ETF(交易代码513900,申购代码513901),也可在场外进行购买联接A (005813)/ 联接C (005814)

  • 来源:大众财经网 作者:综合



    免责声明: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大众财经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大众财经网”和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大众财经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侵权本网会及时通知用户删除或强制删除相关信息。 3、大众财经网为用户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用户据此操作,风险自担与大众财经网无关。4、大众财经网友情提示: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