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 > 汽车 >

袁小林对于安全的定义:健康、环保以及给用户提供安全感

  大众财经网   来源:大众财经网 www.dzcjw.com  发布时间:2022-11-29 10:38:12


​“对沃尔沃来说,安全绝不仅仅保护用户不受车辆碰撞带来的伤害。沃尔沃对于安全有更广泛的定义:健康、环保以及给用户提供安全感。”沃尔沃汽车亚太区总裁兼CEO袁小林。

“2022你的安全感是什么?”这是几天前沃尔沃在一场脱口秀中抛出的主题。

 

日前,沃尔沃2022年上半年“复盘”大会举行,在本次活动中,沃尔沃以脱口秀的形式,为我们总结了今年上半年品牌在市场销量、客户关怀以及渠道建设等方面的情况,同时,作为以“安全”为口碑标签的汽车品牌,沃尔沃也谈了在科技横飞的新汽车时代背景下关于安全的思考。

体系韧性:7月销量同比增长7%

由于供应链及疫情等关系,今年4-5月豪华车环比均跌超50%。

沃尔沃汽车销量也出现下滑,但降幅低于大市。1-6月份,沃尔沃汽车在华累计销量为70233辆,同比下滑26.3%。沃尔沃大中华区销售公司总裁钦培吉表示:“6月,我们在上海的市占率强劲反弹。”

事实也是如此,今年7月份沃尔沃在国内共销售15472辆新车,同比增长7%。

其中,XC40表现较为出色,7月实现同比35%的增长,S60和XC60则都有小幅度增长。袁小林认为,上半年的业绩影响更多的还是由于供应和比较短期的干扰因素引起的。

 

沃尔沃汽车亚太区总裁兼CEO袁小林

“我们的体系力表现出强劲的韧性。”袁小林说:“当疫情时期,我们的经销商系统受到比较大的冲击,从库存到银行贷款再到运营成本,这些问题涉及到情况好转之后经销商还有没有能力维持一个正常的运营。”

袁小林表示:“在这些方面我们采取了相应的非常务实的措施,比如说以不同的形式提供部分员工工资的支持;和银行一起做展期,保证资金链健康。同时,在疫情期间也进一步的拓展我们的销售渠道,上半年沃尔沃经销商总数增至289家,新增10家城市中心店,都是为了让整个体系更加健康、布局更加合理。”

据了解,在今年上半年疫情的影响下,沃尔沃针对零配件及供应链做了一系列调整。

比如,售后的零配件由原先的自建系统全面转入和京东物流合作。如此,提升了零配件供应链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和资源浪费。新的布局下,70%-80%经销商可以实现紧急订单次日到货,30%以上经销商整体到货周期降低。

“这件事也给我们一个提示,就是作为一个企业来讲,你能做的应该是在有限的几个关键领域做到最好、做出自己的特色、变得非常有竞争力。而在其他的一些业务运营方面,无论是在汽车工业界还是各个行业里面,一定会有做的更好更专业的企业。在哪些地方需要跟这样的最好的合作伙伴去有效的合作,我认为这比较考验企业运营的大思路。”袁小林表示。

2040年气候零负荷,沃尔沃能做到吗?

值得一提的是,沃尔沃汽车旗下电气化产品销量表现也尤为突出。

7月沃尔沃纯电车型环比劲增204%,1月至7月纯电车型整体销量同比增长241%。电气化产品销量的快速增长,离不开沃尔沃汽车对电气化时代的战略部署。

沃尔沃汽车是首个提出全面电气化战略,并率先告别单一内燃机车型的传统汽车制造商。同时,沃尔沃将电动化的进程均匀的分割为每5年一个时间节点。

按照规划,到2025年,沃尔沃汽车将实现全面电气化,届时纯电车型占比将达到50%,其余为混动车型;2030年,沃尔沃汽车成为纯电豪华车企;2040年,沃尔沃汽车力求成为气候零负荷标杆企业。

 

然而,在今天的电动智能化时代,许多新品牌涌现,豪华品牌也在纷纷跟进,消费者需求也在发生变化,在这样的背景下,沃尔沃该如何在变革与坚守之间取舍?

“安全健康、可持续与个性化,这些是不会变的;围绕着客户需求出发,也是不会变的。”袁小林表示:“什么一定会变?就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数字化、智能化带来的一些相应的变化。如果站在沃尔沃95年历史的角度来看,沃尔沃在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自己相应的需要现代化的部分。”

“如何让发动机更加高效,如何让汽车更加安全,这些都是在不同历史时期,汽车行业面临的挑战。如何能够随着时代的变化、消费者需求的变化,而进行变化,是我们今天要面对的问题,当然所有这些变化建立在不变的基石上,就是我前面说的安全、健康、可持续、个性化。”袁小林说到。

乘联会狭义批发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沃尔沃亚太新能源车型销售3296辆,占沃尔沃亚太销量的5.2%;沃尔沃全球混动车占比在超30%。

目前,在中国市场,沃尔沃已推出XC60、XC90、S60、S90插电混动版本。钦培吉表示,现在在售的纯电车有XC40纯电版和全新纯电C40两款,切入小众的市场,目前市场容量不够。但后面很快就会有产品上来,明年3、4款纯电车型亮相,进入多个细分市场,销量贡献体现在明年下半年到后年初。

根据沃尔沃的规划,沃尔沃汽车力求在2040年成为气候零负荷标杆企业。从行业角度来看,这个目标似乎有些激进,如果沃尔沃苛求碳排放的环保目标,是否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产品的在成本方面的竞争力?

“我们提出2040年气候零负荷,这样的提法是适应整个世界大潮流的发展,作为全球领先的车企之一,这也是我们当仁不让的责任,”袁小林将2040年计划划分为四个方面:

第一,气候行动。沃尔沃的中短期目标是2018至2025年,每辆汽车全生命周期中的碳排放平均降低40%,并且降低整个价值链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包括3排放减碳50%,全球供应链减碳25%,企业总体运营减碳25%。

第二,循环经济。通过产品设计、开发和制造,最大程度提升资源效率、价值保留和使用期限,避免浪费;尽可能地再制造和再利用现有零件;将继续开发可持续业务模式等等。

第三,商业道德和责任。比如在采购业务中优先考虑可持续性强的合作伙伴,打造和有同样价值追求的供应链。

“当我们谈到企业成本时,说的不仅是物料成本和运营成本,还有企业ESG,包括环境(Environmental)、社会(Social)和公司治理(Governance),此外碳积分、碳交易等,这些都是企业运营需要考量的成本。”袁小林表示:“是否增加成本,要多方面进行平衡。零负荷是大势所趋,过去几年已经有这样的经验,很多企业认为可以不这么做,但最终他们都会有新的感悟,就是不这么做是不可能的。”

任何时代,安全是一切的前提

“一切事情都是有不确定性的,不确定性就会导致安全感的缺失。”袁小林说。

不得不说,虽然目前新势力品牌市场体量较小,但从其发展的势头已经让原本平静的汽车行业横生变数。电动化、智能化的发展为汽车行业带来活力的同时,也带来诸多不确定性。

越来越多的品牌以及新造车势力也开始强调安全,这对于一直以“安全”为标签的沃尔沃来说是否是一个挑战。在这个智能化新能源的时代,沃尔沃如何用这种智能科技来武装自己,重塑新汽车时代的安全感?在科技上是如何有新的保障和路径的? 

“安全、可持续,体现北欧的个性化,这个是沃尔沃要呈现出来的东西,所以我的产品和服务一定得在安全、健康、可持续以及个性化这些方面下工夫,要舍得花时间、持续投入资金,才能形成并不断强化我们的核心优势。”袁小林说。

 

在沃尔沃看来,安全有着多维度的理解,从“狭义安全”的层面来看,过去几十年对汽车安全的投入主要着眼于先进材料、生产工艺、主被动安全系统、碰撞预防以及覆盖消费者用车全生命周期的服务,安全贯穿从制造到售后服务的始终;进入新汽车时代,除了继续保持原有的领先优势,沃尔沃认为“广义安全”更包括健康、环保以及为用户提供更高阶的安全出行体验。

比如,在智能化赛道层面,沃尔沃未来的产品将搭载自研集成式车载系统“VolvoCars.OS”,以实现更快速更灵活的功能开发与升级,并在其整个生命周期内享受更多在线远程升级(OTA)。

袁小林强调说:“对于核心领域,比如安全,以及底层技术方面必须引领。比如沃尔沃是极少数有完整的自主研发 ADAS能力的汽车厂商、拥有自研中央计算平台VolvoCars.OS。在个性化的应用服务等领域,积极推动与头部科技企业的合作。沃尔沃汽车的车机生态的开放程度居于行业领先地位。”

智能硬件和算法层面,沃尔沃汽车的下一代车型将标配 Luminar 激光雷达,并从硬件上为未来的高度自动驾驶做好准备。

在用户关心的三电层面,沃尔沃汽车在上海嘉定设立了亚太电机实验室,这是沃尔沃在瑞典哥德堡之外的首座电机实验室。沃尔沃还将携手Northvolt在哥德堡建立一个新的电池制造厂,研发更先进的锂电池技术,在保证更高安全性的前提下实现更长的续航里程和更快的充电速度。

“任何时代安全永远是一切出行的前提。我们过去几十年来在安全方面的投入,包括安全中心也好、包括整个安全在产品研发生产过程当中所得到的重视,包括从用料、生产工艺、合作伙伴、再到我们覆盖用车生命全周期的服务,安全都是非常明确的一条主线。当然随着新四化的发展,电池安全、车身安全、信息安全、自动驾驶安全技术这些肯定也是在我们整个安全的体系性努力之内。”袁小林如是说。

车云小结

自1927年成立,至今已经走过95年的品牌历史。作为一个有90多年历史的豪华汽车品牌,沃尔沃在面对“新四化”行业变革的背景下,让我们看到了这家企业感知时代应对挑战的经验与能力。

在自我变革的过程中,沃尔沃也深知“攻守之道”。好比,电气化产品销量的快速增长,离不开沃尔沃汽车跟随电气化时代消费需求的深刻洞察及对新商业模式的不断改变与升级。但沃尔沃坚持认为,在电气化时代,用户依然追求安全感。纵使汽车科技如何迭代,沃尔沃的这一信条始终不会改变。

  • 来源:中华新能源汽车网 作者:综合



    免责声明: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大众财经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大众财经网”和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大众财经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侵权本网会及时通知用户删除或强制删除相关信息。 3、大众财经网为用户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用户据此操作,风险自担与大众财经网无关。4、大众财经网友情提示: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