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金融 > 互联网金融 > 正文

三季度降息预期再度开启 恒友汇《指引》资产配置宜长宜稳

2024-07-11 16:25作者:综合来源:大众财经网

2024年下半场已开启。在低利率时代下,面对股票、基金、黄金等权益市场的疲弱表现,投资者究竟该如何“钱生钱”?

6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简称“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的第二季度例会发出了明确的信号:货币政策将继续在稳定增长的方向上发力,预计三季度降息降准的大门将再次开启。这不仅是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审慎回应,也为资产配置指明了方向——宜长宜稳。

此前,恒友汇发布的《2024上半年宏观经济展望及资产配置策略指引》(以下简称《指引》)就指出,在当前降息的大潮中,投资风格趋向于保守,稳估值理财产品将成为市场的新宠,吸引着那些寻求稳定回报的投资者目光。

存款利率或继续下调

自2024年初以来,中小银行掀起了多轮存款“降息潮”,以应对大型银行降低存款利率的跟进,形成了梯次调降的格局。今年6月,广东、广西、甘肃等地的多家中小银行再次宣布下调定期存款利率,涵盖从3个月到3年期不同期限的存款产品,下调幅度从5个基点至45个基点不等。经过这一系列降息,定存利率彻底告别了“3时代”,步入了一个新的纪元。

恒友汇《指引》此前曾预判,2024年央行将继续下调政策利率,引导存贷款利率下行。在当前PPI为负的情况下,实际利率仍处于较高水平。为了避免过高的实体融资成本抑制企业投资需求,同时配合财政政策扩张以降低财政付息压力,央行有望继续下调LPR和存款准备金利率,加强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央行在上述例会中提出,“完善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发挥央行政策利率引导作用,释放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和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效能,推动企业融资和居民信贷成本稳中有降。”

受实体经济和资金供给的影响,风险偏好下行使资金更加青睐安全资产、通胀预期下降,均是本轮利率下行的推动力。有分析指出,当前LPR报价下调的主要障碍是银行净息差已降至历史低位,出于维护银行经营稳健性的考虑,下半年监管层或将进一步发挥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的作用,引导存款利率较大幅度下调。

相关业内专家也表示,在经济仍然面临一定下行压力的背景下,当前的核心挑战在于化解物价疲软、实际利率偏高的问题,以防止陷入低物价、低收入、低消费的恶性循环。同时,为确保房地产行业平稳过渡,实现软着陆,降息措施显得尤为重要。鉴于下半年物价回升预期有限,降息在刺激经济方面的作用尤为突出,且其迫切性相较降准更为显著。

事实上,前期政策效果已在显现。2024年上半年经济数据即将揭晓,业内普遍认为,二季度我国外需边际回暖,消费整体继续复苏,投资保持平稳,预计二季度GDP同比增长5.1%,上半年累计同比增长或高于全年目标。预期三季度降息降准,将为下半年内需提振奠定坚实的基础。

资产配置规划“从长计议”

降息的浪潮,也推动了财富规划的改变。银行下调存款利率,资金将在不同资产间流动,促使居民重新审视和选择资产配置的路径。当存款利率不再具有吸引力时,投资者自然会将目光投向其他资产,寻求更稳健的回报。

对此,恒友汇《指引》指出,投资者对于稳定净值波动的需求日益凸显,投资风格逐渐趋向保守策略。基于这一市场趋势,稳估值理财产品的需求预计将呈现更为旺盛的增长态势。这一趋势与稳估值理财产品所具备的独特优势紧密相连,进一步体现了其市场价值和投资吸引力。

首先,稳健的理财策略可以有效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选择如货币基金、超短债基金以及优质的结构性存款等低风险产品,不仅具备高度的流动性,能有效应对市场波动,而且市场风险相对较低,从而确保了本金的安全性。与此同时,它们也提供了相较于活期存款更高的收益,进而实现了资产的保值增值,为投资者带来了稳健的回报。

其次,稳健理财的策略强调对各类资产的合理配置,通过分散投资来降低单一资产带来的风险,避免将“鸡蛋放在同一篮子中”。此外,可以选择风险较低的投资产品,包括但不限于银行提供的低风险理财产品、券商推出的低风险收益型产品,以及保险公司提供的保本保息年金类产品等。以此降低潜在损失,确保自身的资产安全。

最后,为了满足不同期限的理财需求,还可以采取各种期限的理财工具。具体而言,利用货币基金和超短债基金等短期金融工具来满足短期内的流动性需求;同时,借助保险产品等长期投资工具,来实现长期稳健增值的目标。这种多样化的资产配置组合,将极大提升资产配置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展望未来,随着利率下行趋势的明确,基于长期性与稳健性的资产配置规划将愈显重要。恒友汇《指引》将进一步准确把脉政策趋势、预判市场动向,与投资者践行理性的价值投资理念,在持续推动中国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的同时,共同分享时代红利。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更多>>
华南财经网手机版 中国大财网手机版 中国华财网手机版 中华金融网手机版 东方财经网手机版 大众财经网手机版 齐鲁财经网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