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合期货: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开市 首笔成交价每吨52.78元
7月16日,全国碳市场开市。和合期货观察到,9点30分,首笔全国碳交易撮合成功,价格为每吨52.78元,总共成交16万吨,交易额为790万元。
和合期货了解到,价格整体与上周北京绿色交易所均价基本持平,大幅高于其他七个试点交易所水平。在全国碳市场还处在起步摸索过程中,短期价格受供需和市场活跃度等因素影响,未来政策层面改进配额分配方法、引入抵消机制等政策都会对碳价产生影响。
上海碳市场目前包括三大交易品种,为上海碳配额现货、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上海碳配额远期。截至6月底,上海碳现货各品种累计成交量1.66亿吨,累计成交额18.57亿元;CCER成交量占全国CCER总成交量约41%;上海碳配额远期是国内唯一的标准化远期产品。
此外,在全国碳市场启动之际,由上海环交所承担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系统账户开立和运行维护等具体工作。交易方式上,碳排放配额(CEA)交易应当通过交易系统进行,可以采取协议转让、单向竞价或者其他符合规定的方式,协议转让包括挂牌协议交易和大宗协议交易。
在业内人士看来,中国碳市场转型对中国和全世界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代表了中国实现“双碳”目标的决心和信心,接下来必将会向各个行业渗透。7月初,在成都举办的“2021中国生态环境产业高峰论坛”上,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在致辞时表示,中国的“碳达峰”必须是高质量的达峰,要防止“碳达峰”变成“攀高峰”,生态环境部将逐步扩大碳市场覆盖的行业范围,有序纳入水泥、有色、钢铁、石化和化工等碳高排放行业。
市场流动性有望逐步提升
和合期货观察到,目前国内碳价相对国外仍偏低,国外二级市场碳价5-40欧元/吨,欧盟绿色新政颁布后,碳价一路飙升。从经验看国外市场运行初期,欧盟配额超发、核证减排量(CERs)供应远超预期,交易不活跃。
专家认为,预计短期内全国统一碳市场对企业排放或比试点市场更加友善;市场初期,几乎所有的企业配额都是够用的,一二级市场都不会活跃;按照40亿吨的政府发放配额计算,预计今年二级市场成交量6,730万吨。
和合期货了解到,碳交易现货市场的流动性较其他大宗商品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全国碳交易市场的流动性依然值得关注。目前交易主体仅为2,225家实体企业,数量较小,机构投资者和个人尚无法参与。
此外,企业持有的配额主要用于履约,过度交易将带来风险,企业交易动机或并不强,交易需求更多来自于对碳配额短缺或盈余的买卖管理;市场尚缺乏较为成熟的衍生品工具,套保、套利等交易策略无法开展,影响流动性。
碳市场平稳起步,将陆续扩大覆盖行业范围
专家指出,由于碳市场以及碳金融将涉及到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碳交易价格关乎各行各业的成本,因此碳市场交易更加需要平稳起步。
市场人士预计,随着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正式开启,市场化减排进入新的加速阶段,预计很快将陆续覆盖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电力和航空等多个行业。
从国际经验看,发电行业是各国碳市场优先选择纳入的行业。和合期货相信,在发电行业碳市场健康运行后,将进一步扩大碳市场覆盖行业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