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财 > 期货 > 正文

和合期货:五一临近,生猪期价有望迎来阶段性小涨

2021-04-30 11:42作者:综合来源:大众财经网

 临近五一小长假,生猪期价振幅逐步收窄,市场观望情绪增强。节后走势如何,和合期货将根据前期调研情况进行简单分析,供后市参考:

供给端:疫情受损影响减弱 产能持续恢复

今年一季度河北、山东疫情比较严重,整体来看,规模猪场受损比较严重,散户受损相对较轻。但是由于养殖集团可调配资源较多,目前规模猪场后备母猪较多,可以随时补充产能。此外,非瘟防控方面,不管目前的疫苗毒怎么变,拔牙的方法还是可以按照野毒拔牙的方法进行,且野毒拔牙成功率比较高,复养节奏较快。据和合期货现场实地考察,目前复产的间隔期较短,基本在1-2 个月左右。因此,对于整体生猪产能恢复影响并不是很大。对此,多家企业认为产能在逐渐恢复,预计到年底能达到高峰值。值得关注的是部分散户认为行情会持续低迷,有赌行情的心态,会导致市场出现一定的压栏操作。对此,和合期货认为,目前市场新增散户入场较少,且存在退市情况,而规模猪场方面,会根据市场行情调整出栏体重和计划,整体来说,虽有一定规模的养殖集团同样存在赌行情,但其操作方式不会是刻意压栏到大肥猪,而是适当调整出栏的数量。

饲料端:玉米强势依旧,饲料成本继续走高

截至4月28日,全国育肥猪配合料均价为3.28元/公斤,较3月底上涨0.15元/公斤,涨幅4.79%,较去年同期上涨0.6元/公斤,涨幅22.4%。如果采用自配料,大约一头猪到出栏需要600多元的饲料成本,整体养殖成本约在20-24元/公斤。猪料替代方面,中大猪基本可以用小麦替代30%,同时稻谷、糙米对于豆粕替代可以减少两成。

相关企业表示,因为饲料有保质期且容易受潮,备货库存不能太多,需要做好通风,防止饲料变霉;若长时间储存饲料,还需要考虑相关加工费用;此外,散装饲料仓储要求会更加严格,成本费用也会出现相应变动。

作为饲料主要原料的玉米,截至4月28日,全国玉米现货均价为2839元/吨,较3月底上涨38元/吨,涨幅1.36%,较去年同期上涨788元/吨,涨幅38.4%;豆粕价格方面,全国现货均价较3月底上涨了280元/吨,涨幅8.66%,较去年同期上涨546元/吨,涨幅18.4%。

考虑到玉米深加工用量加大,未来玉米还会有缺口,价格可能会与前期高点持平,甚至有些企业认为8、9月份在新粮上市之前玉米有可能上涨至 3000-3100 元/吨,因此不少企业有提前备货的考虑。以河北为例,因种植面积下降的原因如周边农户存在小麦结束后改种大豆的情况,本地玉米产量缩减;跨区采购方面,东北地区的玉米因为毒素高,市场流通量少,因此,今年当地企业主要用河北本地、邯郸、张家口、河南等地区的玉米,进一步加剧玉米价格走高预期。

消费端:屠宰开工继续增加,需求或将迎来短时高峰

从全国主要监测屠宰企业的屠宰量及开工率来看,截至4月28日,全国主要监测屠宰企业生猪屠宰量为1862028头,较3月底增加216453头,增幅13.2%。截至4月28日当周,开工率为22.23%,较3月底增加2.59%。复核和合期货前期调研情况。

以某规模屠宰企业为例,其历史最高屠宰量 7000 头/天,1月8日因为疫情厂区封闭,生猪采购难度加大,同时消费下滑明显,至3月8日解封期间,日屠宰量仅有600—700头。目前,此企业已经恢复正常,成交体重基本在120—140公斤。

众所周知,屠宰企业收猪价格涨跌是根据屠宰量来定,一般来说超过 2500 头/天的屠宰量,就说明需求转好,相应地,猪价也会相应上涨。和合期货认为,接下来主要关注五一小长假期间节日的消费需求,考虑到规模养殖集团会在此阶段避开五一消费高峰期,减少出栏量会传导至整体终端需求迎来短时高峰。

后市研判

 综上所述,供应端,虽然疫情确实使得部分地区肥猪和母猪都有一定的损失,但由于去年规模企业的产能恢复及扩张,全国整体出栏量并没有因为此次疫情受到太大影响。考虑到前期提前出栏的肥猪目前基本上已经快消耗完,而此次疫情受损地区的复养出栏周期需要至今年三四季度,所以短期内供需偏紧的情况或将再次显现。饲料成本端,玉米、豆粕等主要原料近期再次走强,市场大多对玉米后市依然看涨,饲料成本居高不下。消费端来看,屠宰量及开工率继续增加,包括受疫情影响的地区近期屠宰情况也已恢复正常。虽然二季度是猪肉传统消费淡季,但是在目前新冠疫情基本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五一、端午等传统节日将对猪肉消费有一定的带动作用,加之农业农村部“自2021年5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开展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分区防控工作”的消息,生猪调运将会受到限制,调猪或将变为调肉,造成南北价差增大,屠企收猪意愿也将增强。

基于以上原因,和合期货预计,生猪期价5、6月份有望迎来一波阶段性小涨,或将再次冲击2月下旬高点。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更多>>
华南财经网手机版 中国大财网手机版 中国华财网手机版 中华金融网手机版 东方财经网手机版 大众财经网手机版 齐鲁财经网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