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证券 > 要闻 >

2020年营收预计达51亿!今世缘“品牌+渠道”双响齐鸣

  大众财经网   来源:大众财经网 www.dzcjw.com  发布时间:2021-01-22 15:38:34


 刚刚过去的2020年,是十三五的收官之年,回首2020,白酒行业的发展远不如往年平坦,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白酒行业马太效应日益加剧:一方面,高端酒企始终把控着市场主动权,表现出强者恒强的态势;而另一方面,处在次高端的酒企,多数业绩增速则呈下滑趋势。不过,正因次高端酒企的“潮水退去”,才令其中的逆行者更夺人眼。

就在1月18日,江苏今世缘酒业公司对外公布了2020年业绩预告。公告显示,今世缘2020年预计实现营业收入51亿元左右,较2019年同期增加2.3亿元左右,同比增长4.7%左右。

今世缘酒业逆境增长,是在十三五收官之际交出的骄人答卷,这也为其在十四五到来之际积蓄起了再攀高峰的力量。“打铁尚需自身硬”,喜人的业绩预告背后,今世缘深入推进“五力工程”,构建“品牌+渠道”双驱动营销体系建设,才是其增长的向心力。

笃定缘文化战略路线 建立消费者“文化”认同

“十年品牌靠营销,百年品牌靠质量,千年品牌靠文化”,白酒企业未来要走的长远,既要做好产品,又要做好文化,文化内涵的传递对白酒品牌价值提升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尤其在当下高端、次高端白酒市场之争中,占据品牌文化优势、构建文化壁垒,将利于抢占消费者心智,强化消费者对品牌的价值认同感。而也只有与消费者建立起了真正的情感链接,才能真正激活终端动能,带动市场增长。多年来,各高端酒企皆以文化赋能企业,如茅台持续推动“文化茅台”工程、五粮液强化品牌文化建设创新突破,酒鬼要打造中国文化白酒第一品牌。

自品牌创立之日起,今世缘以“缘”为品牌核心,将“文化营销”作为四大基础战略之一,致力于品牌深厚文化底蕴的建设与传播。“缘”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寄予了中国人最美好、最真挚的情感;酒是民族文化的血液,是情感交流的纽带,其共同特征就是传统关系文化。“缘文化”这种与生俱来的与消费者便于沟通的优势,在人们的品牌消费中体现得尤为突出。今世缘将企业白酒文化充分彰显的同时,构筑了深入人心的品牌,主张以文化酒、以品味人,将文化价值与情感需求有效融合,成为一种时尚、一种代表,成功打造“今世缘”现象。

江苏今世缘酒业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周素明表示,今世缘是一个因缘而生,随缘而盛的企业,也是随着缘文化传播而发展。今世缘发展了缘文化,缘文化也成就了今世缘。

去年12月4日,由今世缘酒业携手新华社民族品牌办公室组建的中华缘文化研究院正式成立,缘文化传播再上一层楼。中华缘文化研究院以挖掘传播缘文化为己任,致力于缘文化的基础性、系统性、权威性、创新性研究传播,增进对缘文化的认知认同,奠定民族复兴的心灵秩序;同时,其也致力于服务国家和社会文化发展需要,涵养家国情怀,推进文化强国、品牌强国建设;对今世缘而言,该研究院更致力于今世缘“做酒向做文化”转型,实现缘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夯实渠道根基 打造独有的“地缘”优势

22年前,《关于“振兴苏酒”的意见》吹响了“重振苏酒雄风”的号角,苏酒用了20年从迷茫探索走到了中国白酒版图的重要一级。今世缘酒业作为苏酒振兴的代表企业之一,面对川酒东进、鲁酒南下、皖酒崛起、洋酒入关的形势下,今世缘酒业坚持打造品牌、以质取胜、文化营销,持续夯实渠道根基,并为产品进行结构优化,打造今世缘独有的“地缘”优势。

在江苏市场,今世缘坚持团购渠道深耕,抓住消费领袖。在消费大环境发生变化之后,今世缘适时向商务团购转型,服务企业客户及婚喜庆。公司在南京、淮安、苏南等地大力开拓,采用直分销模式,加快团购渠道布局。与此同时,今世缘还结合当地消费升级趋势,不断致力于产品结构优化。目前已形成“国缘布局高端、次高端,今世缘补充中高端,高沟作为老友日常聚饮”的完整产品矩阵。

2004年创立的“国缘”品牌,一直是今世缘发展的重心,经过多年的精耕细作,国缘品牌在南京市场消费氛围浓重,随着国缘系列的单品爆发,2017-2018连续两年收入增速超过50%,2019年收入超过淮安大区,成为江苏省内第一大市场。如今,国缘系列收入占比已提升至74%,预示今世缘在产品结构优化上已取得阶段性胜利。

古往今来,只有经历磨难,方之熟为强者。经历疫情大考,今世缘酒业的逆势增长,让“品牌+渠道”双驱动营销成果尽显。如今,持续打造缘文化,为今世缘的“人和”建立消费群体认同基础;夯实江苏市场的渠道根本,则为今世缘的“地利”建立地缘基石;伴随十四五的“天时”将至,怀抱天时、地利、人和的今世缘酒业,在“三化方略”和“四大战役”的落地上必将掷地有声,公司从第二方阵酒企中脱颖而出,冲击“白酒第一方阵”指日可待。

 

  • 来源:大众财经网 作者:综合



    免责声明: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大众财经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大众财经网”和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大众财经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侵权本网会及时通知用户删除或强制删除相关信息。 3、大众财经网为用户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用户据此操作,风险自担与大众财经网无关。4、大众财经网友情提示: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