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财经 > 科技 >

美国点名拼多多背后的商业逻辑

  大众财经网   来源:大众财经网 www.dzcjw.com  发布时间:2019-04-30 15:12:38


 

拼多多被扣“恶名市场”帽子 背后的担心和害怕

【蓝科技】水木

市场化程度高度发达的今天,所有经济规则的制定应该都是要落后于市场行为。简言之,市场行为的发生永远要先于规则的制定。规则诞生于市场行为之中,反过来市场行为也必须受到规则的不断校正,这就是二者之间的关系和演变过程。

因为市场行为也不尽然都是合法、合规、或者合乎伦理道德等条条框框。所以,在市场行为出现之后积极矫正、规避不正确的发展方向和漏洞应该是一种存在各行业内的常态化现象,也许这需要花费不少的时间和心力,但必须如此。

对于新电商拼多多的横空出世,让现存的电商格局又多出了一个对手。

当然最初反映在平台之上的假货等一些问题其本身也从未讳言过。可以回顾一下,针对假货风波拼多多的处理方式是听从——接受——道歉——自查——整改,并且这个整改过程和力度在拼多多看来应该是长期保持高压态势。

一个短短几年就发展成今天如此规模的电商平台,如果让其做到完美无瑕,且不说对于拼多多,这在任何行业应该都是不可能的。

但必须强调大力度改进才是合乎一家企业正常的发展规律,任何事物的发生发展都是一个不断校正的过程。

互联网快速发展渗透,改变了社会结构、经济模式,也让人们的认知提高了很大的一个层次,但仍然还有一些藏在角落里的隐患弊端暂时无法根除,比如说假货问题,应该说自从有了贸易这一市场活动以后假货现象就普遍存在,以前是线下,如今是线上。为此与假冒伪劣搏斗成了相关部门和企业的一项长期工程。

全球假货问题不是因为电商的出现才出现假货,其存在的历史悠久。

拼多多并不否认商品可能存在的问题,他们同样正在努力。2019年3月,拼多多创始人黄峥表示,拼多多的质量团队将增加500名打假员工,对平台上出现的假货及山寨问题将进一步加大力度。并且在2018年拼多多平台主动关闭了超过5500家涉嫌违规违法的店铺,下架问题商品超过770万件,前置拦截疑似假冒商品链接超过300万条。

不仅是国内对拼多多如此关注,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也同样对拼多多“关爱有加”。因为很多中国企业集体登上了所谓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的“恶名市场”名单,原因是这些平台假货数量激增。

但是对全球最大电商平台也是隶属其本国的亚马逊美国却熟视无睹,亚马逊并非可以独善其身。

新浪财经网站的一篇题为《亚马逊商城假货泛滥 “加拿大鹅”竟来自新加坡》文章再一次揭露了亚马逊的假货。

事实上,亚马逊的假货问题在全球屡有曝光。其实,美国对中国电商的态度和对本国电商完全是两个标准,这显然有失公允

拼多多被扣“恶名市场”帽子 背后的担心和害怕

只有足够的重视才会引起足够的针锋相对

显然,美国也并非只针对拼多多一家,而是所有的中国互联网企业。早在2011年该办公室所发布的“恶名市场”名单中就囊括了众多中国互联网企业,包括百度、淘宝、搜狐等。还有针对华为等一批中国企业的种种无端指责。其实无外乎这些企业代表了中国高科技发展的力量已经让其开始隐隐作痛。

曾经的美国饱尝了科技发展所带来红利,一次工业革命、二次工业革命其都是最主要的受益者,当然比任何人都深知科技改变命运的真理,加上当前中国科技创新的速度以及中国企业出海大潮的爆发,这无疑不让其感受到深深的“威胁”,尤其是跨国公司。

二次工业革命爆发后,尤其是二战以后的四分之一时间是西方资本主义的黄金时代,也是诸多西方发达国家的繁荣时期,这时某些国家的大型跨国公司充当了全球经济的扩张先锋,这些企业或者说国家首次获得了全球性运作所需的技术,包括集装箱运输、卫星通讯和计算机现金管理系统。

当今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每一样科技手段对当下乃至未来世界经济的影响和变革都要远胜于二次工业革命,所以说这次的“恶名市场名单”背后,可能是对中国主导的基于电商面兴起商业模式的担忧。因为美国,一直想主导新商业、新模式。(蓝科技)

  • 来源:驱动中国 作者:综合



    免责声明: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大众财经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大众财经网”和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大众财经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侵权本网会及时通知用户删除或强制删除相关信息。 3、大众财经网为用户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用户据此操作,风险自担与大众财经网无关。4、大众财经网友情提示: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