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财经 > 国内财经 >

街角公园“微更新”,城市治理“大文章”

大众财经网 时间:2025-10-02 21:48:22 来源:东方财经网 作者:综合 浏览:


一片闲置地变身社区花园,一座高架桥下增设运动场地,这些“微更新”正悄然提升城市生态品质,折射出城市治理现代化的新理念。

在上海市浦东新区,一片约500平方米的街角闲置地最近“变了样”。曾经杂草丛生、堆物堆料的角落,经过设计改造,成为居民休闲散步的“口袋公园”。园内栽植了适应本地气候的乡土植物,设置了透水铺装和休憩座椅,成为周边居民喜爱的“生态客厅”。

类似的变化也出现在多个城市。北京市朝阳区通过“留白增绿”工程,将拆违腾退土地用于绿化建设;广州市在高架桥下空间嵌入篮球场、健身设施等,激活城市“灰色空间”。这些项目规模不大,却切实改善了城市人居环境,体现了生态与城市治理的深度融合。

01 生态“微更新”:小切口改善大民生

与过去大兴土木的“大拆大建”不同,当前城市生态治理更倾向于采用“微更新”模式——即以最小干预、精细化改造的方式,提升城市的生态品质和功能。

这类项目通常具有“三微”特征:规模微(多利用边角地、闲置地)、投资微(成本可控、见效快)、干预微(基于现有条件优化而非推倒重来)。它们将生态建设融入城市治理的细微处,直面居民最关切的环境需求。

“口袋公园”虽小,却有效增加了城市绿量,缓解了热岛效应,为社区居民提供了接触自然的空间。这种务实且高效的生态治理方式,正成为许多城市的选择。

02 技术赋能精细化治理

生态“微更新”的背后,是城市治理理念和技术手段的升级。以上海市“口袋公园”项目为例,其选址基于绿化资源分布热力图分析,优先考虑绿化薄弱区域;植物配置强调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材料选择注重透水性和环保性。

技术赋能使得城市生态治理更加精细化、科学化。地理信息系统助力识别闲置空间资源,遥感技术辅助评估绿化现状,智慧灌溉系统提升养护效率。这些技术手段的应用,使有限的资源能够更精准地投向生态需求最迫切的区域。

03 共建共治:多元参与可持续治理

成功的“微更新”项目离不开多元共治。以上海案例为例,街道牵头组织规划、绿化部门提供专业技术支持,社区居民参与方案讨论和后期维护,形成了良性互动的治理机制。

这种模式改变了以往政府单方面供给、居民被动接受的局面,通过协同治理提升了项目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居民参与不仅增强了社区归属感,也为生态设施的长期维护提供了保障。

城市生态治理正在经历从“规模扩张”到“品质提升”的转变。街角公园、桥下运动场等“微更新”项目,虽不如大型生态工程引人注目,却以其务实、高效、人性化的特点,成为城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体现。

这些探索表明,生态与城市发展并非对立关系,通过精细化治理和多元共治,完全可以实现生态改善与城市品质提升的双赢。这正是中国城市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武大治)


来源:东方财经网



  • 免责声明: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大众财经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大众财经网”和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大众财经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侵权本网会及时通知用户删除或强制删除相关信息。 3、大众财经网为用户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用户据此操作,风险自担与大众财经网无关。4、大众财经网友情提示: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