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金融 > 银行 >

银行数字化转型道路上的小微实践

  大众财经网   来源:大众财经网 www.dzcjw.com  发布时间:2023-12-26 12:45:20


当前,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正拉开序幕,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正在重构全球经济,给各行各业带来重大变革。金融机构加快数字化转型,既是金融业顺应全球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金融业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自身竞争力的内在需要。临商银行商城小微支行以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为使命,紧跟总行“1144”战略部署,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深化科技赋能,狠抓场景建设,打造发展新亮点、探索金融新业态,持续做好“金链-个人贷”“网贷通”“订单贷”等融资类新产品研发和场景应用,为临商银行数字化转型发展蹚出新路子。

(一)金链个人贷。

2019年底,临商银行与聚化网开展业务合作,并推出以“金链-个人贷”命名的信贷产品为其提供服务,根据“金链-个人贷”业务管理办法及双方合作协议,临商银行为其交易员依据下游订单采购塑料原料提供资金支持,聚化网根据购销合同采购并销售给下游客户,回款后释放货权,归还贷款。

该业务授信目标客户范围固定、数量可控,授信额度实行单户限额管理,交易行为真实,资金支付结转清晰明确,风险相对分散可控。截至2023年11月末,“金链-个人贷”共授信47户,授信额度2.2亿元,用信余额1.87万元,15511笔,金额66.67亿元,利息收入3836.54万元。

“金链-个人贷”主要满足聚化网需求初级阶段需要,解决了以交易员及部分经销商为核心业务的交易场景,部分实现以聚化网为核心对上游供应商在“聚化-化工供应链”交易体系中的打通。

(二)网贷通。

为提升我行自身金融科技实力,增强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小微业务产品创新,推动小微贷款业务线上化、模式化、批量化发展,通过技术升级手段将货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进行有效整合,解决下游客户痛点,我行依托城商行联盟平台,探索上线“网贷通”新产品,该产品是利用城商行联盟网贷平台、启迪金科风控系统,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依托聚化网,向聚化网平台下游客户发放的全流程线上信用贷款,能够实现线上获客、大数据风控模型、线上审批、线上放款、线上贷后管理等全流程线上操作。

经过一年多的合作配合,各项业务得以顺利开展,尤其在小微业务增户扩户方面效果明显,并实现总体风险可控,收益较高。截至2023年10月末,网贷通共授信144户,累计放贷1903笔,累计发放金额49176万元,实现利息收入410万元目前,网贷通产品仅能在聚化网单一场景下使用,随着临商银行各基层行线上产品需求不断增加,网贷通产品可以进行适当扩容和升级,以满足各支行不断涌现的多样化需求,为解决不同场景下的供应链痛点提供了选择方案。

“网贷通”业务开通上线运行,解决了数量庞大下游经销商资金需求痛点,为其实现便捷高效的生产采购一条龙服务提供不二选择;也为临商银行通过供应链金融服务支持,介入供应链企业提供了切入点,并以此使得批量获客成为可能、使得我们服务广度和深度得到拓展、服务半径得到不断延伸。

(三)“订单贷”项目产品。

随着“金链-个人贷”、“网贷通”业务深入推进,通过上述两个产品,聚化网分别实现对上游和下游交易的有效打通,但受授信规模、授信主体等多重因素影响,现有业务发展到达一定阶段,出现市场需求与业务发展瓶颈,作为主体的核心企业担保能力达到边界,担保手段和形式逐渐不符合传统业务要求,对现有经营形式下核心操作模式无法进行准确定位和描述。基于上述问题,迫切需要在“金链-个人贷”基础上对原有业务操作模式进行升级,研究开发基于真实交易背景、以真实交易订单为目标主体的“订单贷”业务,以期解决客户业务痛点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现下,根据需求产品适时迭代升级,过度到基于真实交易订单为场景的所谓“订单贷”产品业务,以在更大范围满足多阶段客户需求、更深层次解决供应链不通而痛的无助,更加精准消除“聚化-化工供应链体系”上下游参与主体在不同时间、空间上对资金需求错配痛点,以期打造更加适应场景需求的爆款产品。通过借助核心企业订单系统和临商银行封闭账户、动账通知系统,实现资金流、信息流、商流和物流四流合一,全流程管控,确保贸易背景真实、贷款用途合规。该产品于2023年10月8日测试成功后,截至2023年11月末,累计发放贷款38笔,金额2960万元,金额1338万元,利息收入5万元。

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临商银行的必答题而不是选答题。临商银行应立足当下,放眼未来,找准定位,坚守初心,砥砺前行,做好数字时代临商银行转型发展的“答卷人”。展望未来,临商银行将围绕“业务与科技融合”和“敏捷科技创新能力”两条主线,努力建成数智、普惠、绿色、融合、自主可控、敏捷的金融科技,走出具有本行特色的金融数字化转型之路。(临商银行商城小微支行:颜廷蕊)

  • 来源:大众财经网 作者:综合



    免责声明: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大众财经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大众财经网”和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大众财经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侵权本网会及时通知用户删除或强制删除相关信息。 3、大众财经网为用户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用户据此操作,风险自担与大众财经网无关。4、大众财经网友情提示: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