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健康详解业务发展逻辑:做好“加减法”,布局企业员工健康管理赛道
当流量红利逐渐褪去,如何在持续获取流量、提升用户黏性的同时,又能控制高企难下的成本投入?这是当下不少互联网医疗平台在推进业务过程中需要重点权衡的维度。把脉行业未来并精准转向,头顶“互联网医疗第一股”光环的平安健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平安健康”)已经找到新的突破口。
从战略1.0升级至2.0,方蔚豪在出任平安健康董事会主席兼CEO两年来,对于大健康产业发展的趋势以及平安集团医疗健康生态圈的布局又有了更为深刻的见解。近日,他接受上海证券报专访时表示,平安健康继续深耕“管理式医疗+家庭医生会员制+O2O医疗健康服务”的商业模式并没有变,但同时在做“加减法”,即主动优化部分战略关联度低的业务,目前正加码企业员工健康管理这个赛道,要做有中国特色的管理式医疗。
优化业务轻装前行
作为互联网医疗赛道上的先行者和领跑者,平安健康近日交出的2022年上半年成绩单可圈可点,特别是公司核心板块的医疗服务收入占比提升至40%,毛利率环比提升13.3个百分点。
业绩背后是平安健康战略2.0的进一步深化升级,付费用户稳健增长、经营管理日益精细、费用开支逐渐均衡。
截至6月30日,平安健康过去12个月内付费用户数快速增长至超4000万,累计服务企业数达749家,累计咨询量超13亿人次,保持行业领先地位。同时,上半年在减少一部分毛利率较低的商城类业务后,该公司毛利率环比提升7.9个百分点至27.3%,并且管理质效提升,销售及营销费用减少近半。
谈及优化业务的初衷,方蔚豪表示,部分业务与当下清晰的战略方向关联度较低,业务运营成本高、收入贡献小,相对价值并不大,减掉部分与战略不相关的业务是便于轻装前行。
每一次战略升级的背后,是公司管理层对于行业每个发展阶段的深刻洞察。线下医院关注疾病治疗,是为“重”;线上更多是患者问诊,是为“轻”。方蔚豪说,找准“重”与“轻”之间的衔接和平衡点才是关键。
升级战略2.0后,平安健康启动了更多线上问诊与线下医院的沟通合作,包括依托三甲医院的综合检测、建设线下7大专科中心,以此为客户提供从线上到线下全链条的就医服务。
管理式医疗的重点是管理,核心是提前监测和预防客户疾病的发生。“医疗服务必须前置化,我们构建家庭医生服务体系,让线上家庭医生成为健康和亚健康人群的服务枢纽,真正贯彻了管理式医疗提前管理的理念。”方蔚豪说。
内外协同布局新赛道
作为中国平安近年来布局医疗健康生态圈的重要一极,平安健康持续挖掘集团管理式医疗模式的经验、科技、客群和资源优势,更好地实现与金融业务的双向协同,通过“金融+医疗健康”的服务组合,共同打造有温度的金融。
据方蔚豪介绍,平安健康首先立足集团内部,针对银行、保险、基金等行业的特点,量身定制一站式整合性医疗健康管理方案。“我们升级了与平安寿险共同推出的系列服务,打造五级客户权益体系,新增家属共享权益等增值服务,并提升预约陪诊、重疾专案管理等服务的效率和品质。”
内部协同发力,外部积极拓新。平安健康聚焦B端企业客户,根据各企业的行业属性、员工情况等,提供定制产品和丰富的健康活动,帮助企业优化员工的就医效率,保障员工身体健康。
“我们基于医疗服务能力和供应链整合能力,重构企业员工健康管理产品体系,为每一家企业打造幸福职场,提高员工的忠诚度和幸福感。”方蔚豪说,目前平安健康通过与企业的合作项目,已经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
方蔚豪直言,随着企业对员工健康管理战略规划的日益重视,高品质的企业员工健康管理这个赛道仍是一片“蓝海”。“未来我们要做的就是积累资源、提升能力,实现两者匹配并效用最大化,方能于市场竞争中抢得先机。”
做优、做深、做细
客户的信赖、投资者的肯定、集团的支持,都是源于平安健康对产品品质和服务质量精益求精的追求。
“医疗互联网优先于互联网医疗。”方蔚豪表示,这不仅是简单的文字前后排列,而是公司坚持“以质量为中心、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将医疗产品和服务做优、做深、做细,让每一位客户感受到平安健康的温度。
信任是医疗的基础,在互联网医疗这条赛道上,谁能获得客户信任,谁就能赢得市场,而唯一的解决办法只能是用心去服务。
“医疗重在质量和信任,为每一位客户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赢得客户口碑是我们的首要目标。”方蔚豪强调,平安健康基业长青的基石正是客户口口相传的口碑。
客户好评是平安健康获得的最好回馈。截至6月30日,平安健康平台上已积累来自20个科室的近4.9万名内外部医生团队及健身教练、营养师和心理咨询师,可全面覆盖用户的医疗及健康需求,患者五星好评率稳定在98%以上。
但这还远远不够,方蔚豪追求的客户满意度目标只有一个——100%。“聚焦B端客户之后发现,虽然获客更高效、更优质,但同时客户对产品和服务质量的要求也会更高,只有百分百的满意度方能守住客户,而这需要公司进一步精耕细作、追求卓越。”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