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火星写下我们的名字,“梦之蓝M6+”发起火星着陆点征名
火星和地球一起围绕太阳旋转,就像是环形跑道上奔跑的两名运动员,地球在内圈略快,火星在外圈稍慢。如今,中国首次自主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于7月23日发射,在地球和火星之间编织出一条长长的纽带,相距4亿公里的两名“运动员”跳出时空局限、情牵一线。
一支穿云箭,
“百万航天合伙人”来相见
夏日文昌,天海湛蓝,阳光灿烂。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中国首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在发射架上雄伟壮观、气势轩昂,宜人的微风吹在脸上很舒服。
观景台上一早就人山人海,像棋子一样布满了观众,所有人都注视着“天问一号”蓄势待发,他们纷纷选取各自利于观看的角度,紧张有序地准备摄影、摄像器材,或者用自拍杆杵着手机等待着火箭升空的一刹那。
在这群观众当中,有一部分是“梦之蓝M6+百万航天合伙人计划”的参与者。从去年计划启动开始,他们跟随“梦之蓝M6+”与中国航天的轨迹一起成长、壮大,如今他们满载期待从江苏南京出发,一起奔赴“天问一号”发射现场,开启了一场航天圆梦之旅。
在“梦之蓝M6+”的感染下,正在有更多的航天爱好者、支持者身体力行,加入到航天梦的同行者队伍中。他们或是见证了“梦之蓝M6+”在助力航天上一点一滴的努力,或是因为扫码“梦之蓝M6+”而领取并捐赠了红包,从而获得了一张航天捐赠证书……这份浅浅的获得感、参与感,让他们内心的航天梦种子悄悄生根发芽。奔赴文昌圆梦,他们又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央视直播加码,
牵动屏幕前亿万观众的心
在火箭发射直播方面,央视有着多次成熟的直播经验,此次直播权归依然归属于央视。天上下来的所有图像、声音源,全都第一时间汇集到央视直播中。
央视直播,牵动的是屏幕前亿万中国观众的心。通过直播画面,我们看到发射控制室里紧张有序的场景,所有工程师各就各位、屏气凝神,每一颗心都悬在嗓子眼上。
随着时间推进,直播画面捕捉到令人动容的一幕:随着像闷雷一样声音从耳边响起,液氢与液氧喷出长长的火焰,长征5号火箭运载5吨重的庞然大物,逐渐加速到第一宇宙速度,它使命的这一端是蔚蓝的地球,那一端是火星,以及浩瀚的星辰大海。
不过在央视直播视角下,我们看到的始终是简化了的场景。台前幕后,也许一位工程师在孩子生日当天只打了一个电话回家,遗憾地告诉他自己还在攻克技术难题;一位科学家面前摆着厚厚的演算纸,手边上是还没有喝完的浓咖啡……这些可能在幕后演绎了上千上万遍,才有了最后的冲霄直上的一瞬间。
冲霄舒健翮,
在火星写下我们的名字
在返程的路上,人们一直都在谈论着“天问一号”,反复回味着火箭升空的激动时刻,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他们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好像身上的每一个细胞都涌动着胜利的激情。
当然目前的胜利是阶段性的,成功发射后“天问一号”大约要经过7个月的时间飞抵火星,然后精准着陆到理想区域。“梦之蓝M6+”将联合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在微博、微信等平台发起“在火星,写下我们的名字”火星着陆点征名活动,自7月23日起至8月31日,网友们可以参与命名征集。届时会邀请权威专家组成评审团对征名进行专业、公正评审,从各平台评选出10个命名方案后,通过央视新闻微博进入第二轮大众票选阶段,选出最受大众欢迎的火星着陆点命名并最终公示,共同纪念这历史性的时刻。
冲霄舒健翮,太空展英姿。在火星写下我们的名字,这次征名一定汇聚了每一个心怀航天梦想的个体智慧,同时也承载了亿万华人的爱国热情和自豪感,并通过网络民意越传越远、越聚越多。
而在网络民意滚雪球式的增长背后,我们看到中国航天和“梦之蓝M6+”相互交织,成为一股温暖人心的暖流。这股暖流中,航天人潜心无穷无尽的宇宙奥秘,洋河人专注精益求精的绵柔品质;一心致力中国航天事业的工程师、科学家,与专注酿造高品质“梦之蓝M6+”的酿酒匠人,二者在工匠精神上并无二致。或者说,二者都是奋力追梦、圆梦的灵魂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