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证券 > 黑马推荐 > 正文

缺口形态选股法

2019-05-13 11:33作者:综合来源:大众财经网
本文重点讲解什么是缺口形态,以及缺口形态的分类。
 
缺口是K线图的一种特殊形式。这意味着当天的最低交易价格高于前一个交易日的最高交易价格或当天的最高交易价格低于前一个交易日的最低交易价格,导致两个相邻的K线之间出现空间,而这个空间其中没有交易,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缺口的概念。但是,应该注意的是,相邻的两条K线,虽然实体部分有间隙,但如果有阴影线连接,那就不能称之为缺口,只能说这是一种跳空现象。
 
缺口形态一共有四种:
 
一、普通缺口形态
 
二、突破缺口形态
 
三、持续缺口形态
 
四、消耗性缺口形态
 
我们可以从缺口形态的大小可以用来预测趋势的强度,判断它是趋势的突破还是结束,它是研究各种形式最有力的辅助材料。
 
经过一段时间的盘整之后,一些股票受到新闻的积极影响或庄家的人为炒作而向上突破,形成突破性缺口,或在缓慢上涨的过程中,突然加速上涨,形成突破性缺口,这可能标志着股票市场开始走高。一个新的上升浪开始,在这个时间酝酿一个极好的短期买入机会。一些股票甚至包含着中线机会。
 
下面对四种缺口形态进行简要解析:
 
一、普通缺口形态
 
普通缺口指的是没有特殊形状或特殊功能的缺口,可以以任何走势形态出现。但是,在更多的情况下,它以整理形式出现,波动范围很小。在缺口出现之后,它并没有导致股价突破形态上涨或下跌形。在短期内,这种趋势仍然在市场上盘整,缺口将在三天内迅速填补。因此,它给投资者带来了一个短期操作的简单机会:当向上的一般缺口出现时,股票应该在缺口上方的相对高点卖出,然后在一般缺口闭合之后回购股票;当总体缺口在下降时,回购股票。当方向出现时,股票应该在缺口下方的相对低点买入。然后在普通差距结束后卖出。这种操作方法的前提是确定这种缺口是否是普通的缺口,股票价格的涨跌必须有一定的程度,才能采取高卖低吸的策略。
 
二、突破性缺口形态
 
突破性缺口是指股票价格在一定方向上的快速变动,离开原有形式所形成的缺口。突破缺口的特征是势头强劲,打破了原有的平衡格局,股票价格脱离了整合或交易密集区,至少在三天内甚至一段时间内没有关闭;成交量显著上升,但不一定下降;在出现后,一般会出现持续性缺口形态和消耗性缺口形态。突破缺口的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总体来看,市场趋势将发生重大变化,并沿着突破方向发展。例如,向上突破缺口,如果突破量显著增加,而缺口没有闭合,那么由这个突破形成的缺口就是真正的突破缺口,一旦确认,无论价格涨跌,投资者都可以大胆购买。相反,应该在确认差距之后立即停止向下突破。
 
三、持续性缺口形态
 
股票价格在一定方向上有效突破后,由于快速运动从而在运动途中出现的缺口形态,即所谓的“中途跳跃缺口”,其重要特征是没有紧密成交形态的跟随。持续性缺口一般不会在短期内得到回补,这有助长也有助跌的作用,有时候,甚至会产生2至3个。所以,投资者既可以买进上行持续缺口附近的股票,也可以卖出下行持续缺口附近的股票,而不用担心它们是被锁定还是做空。持续性缺口具有以下特征:它是一个二次缺口,它只能随着突破性缺口的出现而出现,所以比较容易区分;它可以测量未来股价变化的方向和距离。这种持续性缺口标志着市场趋势的加速和市场中点的接近,即未来涨跌幅度很大。它可能达到的差距和突破差距之间的距离这么长,它一般清下不会关闭,它有强大的支撑和阻力效率,而且仍将提现在日后。
 
四、消耗缺口形态
 
在运行趋势结束时,股票价格冲刺到最后,同时经常出现恐慌性抛售或消耗性上涨。缺口通常很快被填补,而市场的原始趋势则相反。最简单的判断方法是检查间隙是否会在短时间内闭合,如果闭合,则可以建立形状。随着市场接近尾声,当存在消耗缺口时,应该及时抛售股票,当下降趋势中存在消耗缺口时,应该买入股票。
 
消耗缺口是市场终结的标志和终点。判断它的最好依据是,当天或第二天的交易量释放出大量,以后不能维持或扩大。这是与连续缺口最大的区别。
 
从突破缺口到衰竭缺口,实际上反映了市场股票价格的多空趋势,从产生到繁荣再到消亡,依次出现。对于个体股而言,热股的分析意义和效果较为肯定,但在冷门股或全控股中,缺口分析的意义不容忽视,但很难作为判断股价走势的指标。冷门股票不太可能出现许多空头交易,而且趋势趋向于片面,由庄家来控制。
 
这种缺口往往是由突发的外部因素引起的,这是由双方的冲动情绪造成的。随着市场时间对刺激因素的逐步消化,买卖双方理性的逐步恢复,理论上会出现缺口。一般来说,如果缺口没有被下一个次级行情弥补,则有可能会再下一个中级行情中得到回补。如果持续时间更长,它将被下一个趋势所封闭。
 
关于股票市场中的缺口形态就说到这里,希望对大家的股票操作会有所帮助。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更多>>
华南财经网手机版 中国大财网手机版 中国华财网手机版 中华金融网手机版 东方财经网手机版 大众财经网手机版 齐鲁财经网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