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财经 > 科技 > 正文

《2018中国大学生日常生活及网络习惯调研报告》全面摸底大学生新媒体使用习惯

2019-02-25 09:57作者:综合来源:华南财经网

 近日,微博校园发布《2018中国大学生日常生活及网络习惯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通过大规模网络问卷、线下一对一访谈和网络数据挖掘统计等多种调查方式对中国在校大学生的新媒体使用习惯进行了全局性的摸底调查。

中国大学生是不折不扣的数字原住民。数据统计发现,至少有86%的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以前就开始使用手机上网,而绝大部分的大学生都高卷入度地体验过BBS、微博、微信、网络直播、网络短视频等应用,可以认为,作为中国互联网的数字原住民,中国大学生的新媒体使用与中国新媒体的发展几乎具有同步性,在中国新技术、新平台、新应用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大学生在新媒体使用过程中同时具备创新体验者、扩散引领者和主力应用者这三重身份,并以场景、兴趣、动机为导向串联起所有的新媒体应用平台。

 

面向大学生的中国新媒体传播已经进入百家争鸣的战国时代,不同的新媒体平台因传播的内容形式、功能及服务定位、对社交关系的开发等层面的差异,培育出不同的应用场景和垂直化的应用领域,并在特定的情况下形成自身的不可替代优势,但任何一家新媒体平台都不可能垄断所有的应用场景及所有的大学生注意力资源。例如,短视频成为大学上减压耗时式休闲娱乐的重要方式,微博热搜榜成为大学生第一时间关注社会热点话题的最佳入口,微信成为大学生获取学校服务、跟家长老师同学进行互动时最富效率的选择。

报告》调查发现,大学生群体常用APP中,渗透率最高的第一梯队为QQ(96%)、微信(95%)、微博(87%);第二梯队则只有一个APP抖音(58%);第三梯队包含百度贴吧(40%),知乎(37%),快手(30%),超级课程表(29%);第四梯队分别是陌陌(11%),课程格子(11%),豆瓣(11%),以及西瓜视频(8%),映客(6%),一直播(6%)等各类应用形态这意味着,在中国大学生移动互联网已经全面普及的背景下,各类新媒体应用已经完成对大学生注意力资源的瓜分,以流量为导向以消费为目的的互联网发展已经进入新的瓶颈期,在此背景下的移动互联网应用应在巩固既有流量的基础上,从高质量数字内容生产、垂直化服务场景开发、综合性舆情管理等角度进行拓展,将流量互联网转化为价值互联网。

各类减压耗时型的浏览、满足好奇心的搜索、全陌生环境下的交际体验、基于熟人关系的在线互动、以情绪宣泄和公共事务接介入为方式的表达等都成为大学生新媒体使用的主要形态。其中贯穿于大学生媒介使用行为的主线是休闲娱乐、新奇刺激和被动浏览。《报告》调查发现,尽管网上学习、分享知识也是大学生使用新媒体的主要动机,但休闲娱乐却是首要目的。数据统计显示,当代大学生的新媒体使用以休闲和娱乐为主,这主要体现在追剧听音乐(61%)关注新闻娱乐八卦(56%)网络游戏59%)刷抖音小视频(30%)等层面。

 

在互联网信息普遍娱乐化及泛娱乐化的背景下,如何提升信息的知识密度及服务的有效性是所有媒介平台、新媒体运营管理单位及互联网用户都需要考虑的问题。在当前及今后的一端时间内,尤其是需要关注的三个问是:第一,以流量为导向的媒体属性的信息供给如何将知识性和趣味性融为一体;第二,以服务和管理为功能定位的新媒体运营主体如何从渠道和方式上与大学生用户的需求形成无缝对接;第三,如何围绕不同成长阶段的大学生需求以学生的成才为中心建构新媒体矩阵进而形成内容与服务供给的闭环。

 

报告》还对不同新媒体传播平台的用户使用动机、处在不同年级段的大学生媒介使用习惯、同一平台下不同大学生的使用习惯、基于性别年龄生源地等差异的媒介使用习惯进等若干维度行了调查,全方位再现了中国在校大学生的新媒体使用生态。相比于较高的媒介接入、使用和表达能力而言,大学生用户在公开表达、知识分享和创造性获取方面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分享意愿和动机不足成为作为‘数字原住民’的大学生的普遍问题。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更多>>
华南财经网手机版 中国大财网手机版 中国华财网手机版 中华金融网手机版 东方财经网手机版 大众财经网手机版 齐鲁财经网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