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 > 健康 > 正文

中药怪象:千亿康美等药企屡遭做空 日企津村闷声渔利

2019-01-15 12:38作者:综合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 | 闻亦非

  来源 |药闻社

  中药企业这些年来一直是质疑声坎坷成长,只不过这次中药饮片龙头康美药业承受的代价颇为沉重,其股价从最高位一路滑落,迄今已跌去千亿市值。

  作为一家行业巨头,康美药业在产业上游已与各大中药材产区的道地中药材布局了大量基地,在各地修建了大量传统中药材交易城,并参与建设了国家中药材交易指数;在产业中游,康美药业在全国主要各大交易属地,建立了中药材和中药饮片仓储基地设施,和物流配送与分销渠道;此外,康美药业在产业下游终端其已与全国超过2000家医疗机构和15万家药店已建立长期合作,医疗网点覆盖到重要节点城市中心的智能药房,其自行收购医院的中、西药、医疗器械销售的网络也搭建完成。

  从产业链布局的角度来说,像康美药业这样的药企已经形成了全产业链闭环,正处于开花结果的黎明期,这时的康美药业无疑是最需要现金流的支持,和产业链条整合的平稳过度。所以短期之内我们看到的上市公司现金流紧张、存在大量应收账款或者存货价值巨大等财务现象,恐怕都与全产业链布局有着莫大的关系。

  不过,媒体和舆论以及资本市场,并没有给康美药业过度和喘息的机会,近期整个中医药行业的一系列事件,让中医黑这一面的力量甚嚣尘上。

  前不久,权健“帝国”轰然崩塌,其号称掌握了“600多个秘方”,“涉及169种疾病”, “是亚洲掌握秘方最多的人,如今看来不过是一场自欺欺人的笑话和骗局,这样的企业败类行为,也不会为正统的中药行业所容忍。如果权健崩塌只是“江湖郎中”模式的咎由自取,那么前不久云南白药牙膏门事件、同仁堂回收蜂蜜过期门等事件,这些代表着中药民族品牌的企业出现问题,无不在撩拨着中医粉与中医黑两大派敏感的神经。

  不过,就在我们不断争论中医药有效无效之时,日本最大汉方药企在华最早布局的上海津村药业制药有限公司已经位列中国中药出口前十榜首。

  归根结底,还是中药在产业链的环节上出现了问题。有没有一种方法可以对中药材种植、加工、交易环节,做到道地药材种植、完全依照中药饮片古法炮制、可追溯化交易?

  当前来看,由于中药材行业涉及地域广泛,参与企业和种植户众多,唯有全产业链模式才能兼顾上中下游之间的信息壁垒,最终保障下游患者能够用到最有效的中药。

  当然全产业链作为一种理想模式,必然伴随着耗资巨大、涉及利益链众多、地方政府支持与否、国家政策是否有顶层设计等多方面因素。这些年来,康美药业、同仁堂、天士力、云南白药、吉林敖东等中药企业都在发力中药全产业链模式,主流中药企业的布局代表着中药行业未来的走向。

  津村位列中药出口榜首

  当前,就在国内为中医是否有用的争议打的不可开交之时,日本、韩国、美国等国家,却大批量地从中国进口粗加工的中药原料精加工成中成药,获取巨大的利润。目前业内公认的是,韩国、日本、美国等国外的企业直接垄断了中成药国际市场约90%的份额。

  目前中国中药出口中,比例最高的是植物提取液,这是中药材粗加工后附加值较低的中药产品,而德国、日本、韩国等国家进口之后,立即进行中药产品深加工,则变成了地道的中成药,其附加值最高可升至几十倍。

  实际上,外资药企此前就曾尝到过中药领域的“甜头”。据了解,诺华曾与军科院生物所合作开发了专利中药复方蒿甲醚,随后通过了英国的GMP认证,从而使诺华在世界抗疟疾药物市场雄居第二。此外,美国申请了“人参蜂王浆”专利,韩国申请了“牛黄清心丸”专利,市场上热销的如德国银杏叶制剂、日本救心丹等也都是中药产品。

  令国人尴尬的是,江苏康缘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委书记肖伟在2018年两会上表示,迄今为止,中成药没有以药品身份正式进入国际市场,没有在国际完成注册,中成药不能作为药品堂堂正正进入到国际主流药品市场。

  中成药无法国际化,但我们的道地药材产区却已经部分沦为外资的药材基地。

  日本最大的汉方药制药企业--津村药业,是我国中成药国际化最大的竞争对手。这家企业在2001年成立上海津村制药有限公司,2005年大规模进行美国 FDA申请,无论是在日本国内市场,还是在美国市场,津村都奠定了极其稳固的市场地位。2017年,中国中药出口前十强企业之首就是上海津村制药有限公司。其汉方药中的草药,大约80%需从我国进口,津村药业已先后在我国建立了70多个GAP药材种植基地。而国内GAP种植基地最新数据更新截止到2015年,其数量达到了195个。仅津村药业一家就占据了1/3以上

  ?

  同仁堂十几年前进行了药材种植基地的布局,目前同仁堂在国内拥有8个GAP基地,是我国拥有GAP基地最多的中药企业,但较之于津村药业70多个基地,可谓悬殊。康美药业则拥有30万亩GAP种植基地,也与津村药业相距甚远。

  此外,外资药企对国内中药种植企业早有布局。2004年5月,美国东方生物技术以720万美元收购了以生产中药为主的黑龙江松花江药业100%的股权。2005年3月,美国日晖集团对华良药业投资1500万美元,专门开发吉林长白山“北药”资源。具有雄厚基础的华良药业在长白山腹地拥有2040亩的GAP种植基地,此次并购为日晖集团向该领域进军提供了有利平台。2009年7月,中美史克与天津中新药业旗下的达仁堂中药厂开展合作,涉足中成药销售领域。

  外资药企对于中药企业的收购,分别是从资源、流通的角度去收购。此前,甚至有媒体报道称,中国已经成为了日韩美药企进行中药国际化的药材基地。

  国内中药企业频遭做空

  与外资药企在华悄然布局并生根开花结果不同的是,国内中药企业近年来遇到的阻力和困境则使其每况愈下。

  例如最近正处于风口浪尖的中药龙头企业康美药业,其股价已从2018年5月29日最高28.02元跌至2019年1月4日的6.71元,最高跌幅达76%,从最高点到最低点市值蒸发1059亿元。

  且从当下媒体报道来看,已经有幕后主使人在港媒投放广告做空康美药业,当下无论是在东方财富网、雪球财经端,还是自媒体端,康美药业的财务现状都受到了极大的质疑。

  康美药业是一家中医药全产业链企业,业务范围很广,涵盖中药饮片、中药材贸易、药品生产销售、保健品及保健食品、中药材市场经营、医药电商和医疗服务等,目前已形成较为完整的大健康产业版图布局和产业体系的构建。

  康美将上游中药材种植、中游贸易、下游的医院和药房等全部打通。众所周知,贸易和终端销售都是烧钱大户,有大额垫资,还有长期账期,无一不在考验着现金流。

  康美首创的“智慧药房”,以城市中心药房的角色,凭借代煎配送便利、纾解医院流量等优点,抢夺当地医院的市场份额。其智慧药房能够实施的关键契机是“两票制”的实行,由于资金不足,大量的小规模流通商活不下去。康美的客户都是终端为主,受影响较小,资金实力有保障,趁机发力抢占资源绑定各大医院,实现了流通渠道的下沉和打开,直接带动了中药饮片的销售。

  图片来源于中商产业研究院

  其实,智慧药房在全国大量迅速布局,对于公司的意义不仅仅是提升了中药饮片的市占率,同时也是作为药事服务的载体,康美药业对于下游需求有着更敏锐的嗅觉,能够迅速传导至其在上中游市场的中药材种植、加工、贸易环节,并能够对中药材价格的稳定和供需平衡起到巨大的协调作用。

  中药饮片甚至中成药市场,由于此前产业链条太长,中间的信息传导机制不畅通,导致整个产业链乱象层出不穷。

  以老字号同仁堂为例,近日的回收过期蜂蜜门对其来说只能算作一个小插曲。而2013年那次中药危机,才让中药企业感受到寒冬凛冽。

  2013年8月,英国药品及保健品管理署(MHRA)在官网上发布警告,称同仁堂等网上销售的中药含有有害毒素,包括铅、水银以及砷。就在当年6月底,国际绿色和平组织(以下简称“绿色和平”)发布的《中药材农药污染调查报告》称,包括同仁堂、胡庆余堂、云南白药、天士力、特安呐等在内的九大药企的65个中药材样品中,多达48个样品含有农药残留,比例超过七成,样品多涵盖消费者日常食用的中药材品种。

  当年绿色和平作为一家境外NGO组织,其针对中药问题长达一年的调研,得出的报告对中药产业国际化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其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中药国际化裹足不前,而中药材国际化则成为了中药出口主流。

  中医之困囿于中药材?

  当然,中药频遭做空主要与其原材料属性有关。

  究其原因,当前中药发展的主要阻碍大致分为三点:野生药材稀缺、中药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中药重金属及农药污染。

  野生药材稀缺,导致年轻一代中医们未看到实物,更不了解加工方式方法,经典方由此失传。随着野生药材日渐难觅,目前临床上大多仅能见到白术、苍术两种,论及加工方式,也只剩下炒白术的单一方法。

  当然,中药产生问题,绝大部分出现在中药材的种植加工环节。

  据监督管理部门经常发布的中药质量监管信息显示:中药饮片的造假、掺假现象非常严重,其中染色、硫熏、增重问题最为常见。国家食药监总局指出,中药的来源不正确、种植加工等环节操作不规范,如种植环节滥用生长调节剂、生长期不够、加工方法不当等均可引起指标成分含量变化,导致测定结果不合格。

  中药材种植收购环节包括药农栽培、收购,还涵盖工人管理、加工、炮制,更离不开医生的辨证给药。当下,很多药农以前都是由种植农作物的农民转变而来,农业中常用的喷药施肥会给中药行业带来什么影响呢?

  中药污染引发的毒副作用,会影响到中医疗效。所谓“是药三分毒”,一项针对全国300余家医院住院患者的药物性肝损伤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发现,草药、中成药引起的肝损伤大概占了三成左右,这其中,尤其以草药引发肝损伤病情更加复杂。我国中药材农药、重金属两项指标在出口过程中堪称两大“拦路虎”,污染问题造成了中医疗效打了折扣,影响中医发展。

  随着一批价高的中药材应用萎缩,若干年后以这些药材组成的经典方,可能将消失殆尽;鲜石斛、鲜生地等野生药材难觅踪影,相关药方应用也几乎仅存在于古籍之中。

  即便没有农药、重金属残留,中药也面临另一大问题,那就是道地药材的紧缺。

  道地药材,又称为地道药材,是优质中药材的代名词,是数千年来被无数的中医临床实践所证实,是源于古代的一项辨别优质中药材质量的独具特色的综合标准,也是中药学中控制药材质量的一项独具特色的综合判别标准。通俗地认为,道地药材就是指在一特定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的区域内所产的药材,并且生产较为集中,具有一定的栽培技术和采收加工方法,质优效佳,为中医临床所公认。

  可是这些年来,由于中医药行业的大力发展,中药材价格快速上涨,导致很多农户和企业盲目地在一些药材非原产地进行规模化种植,造成生产出来的药材与古书记载的药材药效大打折扣,而且也兼具农药和重金属残留。

  大型中药企业投入到中药材种植领域,无疑为中药材的安全性提供了保障。据康美药业云南药材基地负责人透露,大型药企为当地药材种植带来了更先进的种植技术,使得当地告别了农药喷洒、化肥促生长的种植习惯。此外,康美药业按照市场化最高价标准进行收购,按照市场保护价保障药农的经济利益,使得药农们彻底放弃了有悖于药材种植的传统方式,保障了中药材质量安全。

  政策加持 中药只欠东风

  当下,中国中成药在国际市场尚无突破,如果中药材基地再被完全国际化,恐怕中药产业更无出头之日。显然,这也不是政策制定方希望看到的结果。

  早在2017年6月份,新华社《经济参考报》与民生证券27日在北京联合发布《中国中医药上市公司发展报告(2017版)》(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建议,首先明确对中医药的定位,引导大众和社会舆论对于中医药要多一些理解和自信,少一些抹黑和歪曲;其次,大力发展优质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以及中医医疗器械等中医药产业,促进中医药的发展;再次,坚持标准化、品牌化发展,提升行业集中度。严格执行中药种植(GAP)、中药加工(GMP)、中药经营(GSP)等管理规范,不断提升行业标准和监督管理水平,保障中药产品质量。

  2018年12月19日,农业农村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编制了《全国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规划(2018—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要求到2025年,全国建成道地药材生产基地总面积2500万亩以上。这一面积已占我国18亿亩耕地红线的1.4%,足见政府高层对于中药材基地的重视程度。

  笔者曾调研过道地药材生产基地的费用成本,其每亩基地所承担的土地成本、人力扶贫成本、药苗成本、管理技术成本,甚至运输成本,每亩每年四五千元的成本。这意味着每年需要千亿元的资本投入,对于一些名贵药材,其投入成本会更高。

  据了解,仅康美药业目前就已经建立了30万亩种植基地,且多集中在云贵、甘南和内蒙、吉林等偏远山区、丘陵地带,交通环境极不便利,管理成本极高,因此占用了康美药业非常大的资金。此外,由于许多药材是三四年生植物,很多资金投入都需要几年后才能变现回款。因此投资中药材种植基地对于中药企业的财务承受能力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图:康美药业种植基地)

  当然高投入意味需要着更高的回报来形成良性循环,国家对中医药的中下游也予以了更多的政策支持。

  今年1月7日,2019年全国卫生健康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强调要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深入开展中医药服务,强化中医药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中医药作为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和重要的生态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我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深入发展,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健康服务业蓬勃发展,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越来越旺盛,迫切需要继承、发展、利用好中医药,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的作用,造福人类健康。

  事实上,自2015年4月以来,国家针对中医药行业已经出台了18次利好政策,每一次政策走向都让中医药上市公司获得实实在在的利好。

  对于中药企业来说,从上至下,都透露着做大做强的主客观意愿,未来中医药产业要想取得持久的发展,尚需资本市场的认可,并得到直接融资的持续支持。

  因此,中药产业万事俱备,尚需资本市场的东风。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更多>>
华南财经网手机版 中国大财网手机版 中国华财网手机版 中华金融网手机版 东方财经网手机版 大众财经网手机版 齐鲁财经网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