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商讯 > 食品 > 正文

源于日本热销13国,味千坚持大骨熬汤50年2018屡获行业大奖!

2019-01-09 15:41作者:综合来源:中华网

 回望餐饮业的2018年,这是改变的一年:品类维度在不断拓展,品牌越发多元,经营模式也有着明显的改变。

对于味千拉面来说,2018年坚守初心与创新升级的一年在一场场竞争浪潮中,味千拉面依然走好自己的节奏。去年,以拿下四大权威大奖、12月门店开业22家50周年全球门店累计超800家的成绩,味千拉面完美收官2018

迈出国际化第一步,成就国际品牌中国发展奖

2018年11月27日,味千拉面举办“大骨熬汤50年,全球门店800家”味千拉面品牌战略升级发布会,并发布了最新战略方向:聚焦大骨熬汤,升级骨汤工艺,布局全球,推进品牌国际化步伐。

就是本次发布会现场,中国烹饪协会授予味千拉面“国际品牌中国发展奖”, 以表彰其在中国餐饮行业连锁化,品牌化进程中的领先地位和推动作用。1968年创始于日本的味千拉面,直到1996年在中国开出第一家门店,才走出品牌国际化的第一步。

得益于在中国本土化的成功经验,经过50年的发展,如今的味千拉面已在全球有800多家门店,从日本九州熊本的拉面小店,摇身一变成为世界拉面品牌,在中国的本土化发展经验,功不可没。

image.png

强有力的品牌沉淀,助力入围2018中国餐饮品牌力100强

改革开放40年来大批外资餐饮企业不断进入中国发展中国餐饮业规模日渐增大各类餐饮品牌也如雨后春笋涌现出来。在大浪淘沙时代,各家餐饮企业摒弃了过去的粗放混乱模式,更重视精细化管理和重视品牌塑造。

作为一家有50年发展历史的简快餐品牌,1996年味千拉面引进中国时,不但沿用了日本中央大厨房骨汤熬制工艺,还保持其连锁化运营管理模式等优势。同时,创立时间久,对标准化、连锁化的探索会更深入,味千拉面塑造出极强的品牌力,赢得国内消费者更多的青睐。

正凭借着本土化发展强大的品牌力,在2018中国餐饮品牌力峰会上,味千拉面拿下中国餐饮品牌力100强殊荣。

image.png

创新驱动发展,荣获2018中国餐饮创新力100最佳创新奖

踏入新时代,创新驱动发展,餐饮业也不例外。在第三届“中国餐饮创新大会”上,评委们从商业模式、品牌、管理、产品、店面运营、营销、场景设计、餐饮服务这8个维度,和创新力、成长性、可投资性、品牌影响力及消费者口碑这5个方向,对参评餐饮企业进行评选。

最终,味千拉面在全国600万餐饮商家,及相关的供应链企业、餐饮服务企业里脱颖而出,上榜“2018中国餐饮创新力100”榜单,并拿下最佳品牌创新奖。

image.png

拿下这个奖项,对味千来说并不意外,要知道50年来,味千拉面一直专注骨汤熬制工艺的研发与创新。为保证在门店扩张后,各门店大骨熬汤口味能保持稳定,味千在行业内率先采用中央大厨房熬制骨汤,实现了门店熬汤到中央大厨房熬汤的工艺升级,保证骨汤口味一致,最终实现全球快速部店。

入围中国好餐厅7强,继续推动餐饮行业的蓬勃发展

不久前,口碑2018第三届 “中国好餐厅”大会在上海隆重开幕。60000多名餐饮从业人员参与,涵盖全国20个省/市、173个知名餐饮品牌,2000+店铺。而味千拉面也派出代表——味千拉面长春红旗街店,与来自全国的餐饮企业门店一起角逐。

最终通过凭借着演出作品《根深叶茂,成长,让团队擎天》,味千拉面长春红旗街店入围中国好餐厅7强。

image.png

而这样的荣誉,充分体现了味千拉面秉承着“消费者优先”的理念,而从几乎每天一间门店开业的速度便可见一斑。据悉,单单201812月,味千拉面就有22家店落地。味千拉面通过仔细研究消费者的需求科学布局门店,使得每一位热爱味千拉面的朋友都能方便到店品尝;而在连锁餐饮行业都具有示范意义的中央厨房一体化的生产模式,更加确保每一口骨汤、每一根拉面都能一如既往地美味、正宗。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本次活动的7大理事餐饮品牌,味千拉面一直强调活动以“三共四好”精神为指导,致力提升整个行业的业格、打造餐饮行业全产业链格局、发展“共好生态圈”等三方面,全面推动餐饮行业的蓬勃发展。

一口气拿下中国烹饪协会颁布的“国际品牌中国发展奖”、中国餐饮品牌力百强品牌、2018中国餐饮创新力100榜单的最佳品牌创新奖以及口碑2018第三届中国好餐厅大赛好餐厅7强,可以说,在2018年50周年生日的味千拉面交出了一份靓丽的成绩单

但对于味千拉面来说,这远远不够。正如在“大骨熬汤50年,全球门店800家”味千拉面品牌战略升级发布会上宣布的那样,未来,味千拉面将继续专注大骨熬汤的工艺升级,推进品牌全球化进程,让更多食客都能享用这碗口味正宗的大骨熬汤拉面。我们也期待,传承正宗日式拉面的初心,专注大骨熬汤工艺的品牌特色的味千拉面,再创佳绩,再推一碗好拉面!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更多>>
华南财经网手机版 中国大财网手机版 中国华财网手机版 中华金融网手机版 东方财经网手机版 大众财经网手机版 齐鲁财经网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