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 > 健康 >

政策、需求双轮驱动 运动康复将步入市场爆发期

  大众财经网   来源:大众财经网 www.dzcjw.com  发布时间:2019-04-15 10:59:36


 “健康中国”、“AI+医疗”、“智能康复”……这些概念在近些年的全国两会上被反复提及,并渐趋成为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相信即将召开的2019年全国两会也不例外。

今年全国两会上,政策如何推动“健康中国”进一步落地,不仅仅是政协委员、人大代表所关心的问题,也是业已被政策激励的健康产业市场亟待获知的一大风向。

“健康中国就是提供健康的服务。”原卫生部副部长、中国医师协会名誉会长殷大奎认为,市场活力和产业的内生动力已被激发,而大健康产业的各个细分领域会在新科技、新理念、新政策下焕发出蓬勃的活力。

事实上,在政策的驱动下,不仅国内健康产业的活力被大大激发,国际品牌也开始瞩目中国健康市场。国际知名运动康复品牌Theragun,作为健康产业康复领域的领航者,已进入中国,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Theragun在中国就已拥有近600个经销商,1500家在售商铺,布局北京、上海、成都、昆明等多地的运动会所和健身房。

2.jpg

“中国已经成为运动健康的领军者之一,有庞大的人群需要得到帮助,缓解日常不适,例如腰背酸痛、肩颈僵硬等。” 国际知名运动康复品牌Theragun创始人杰森·s·沃斯兰博士说到。尽管此前Theragun已经风靡国际体育圈,涵盖欧美足球俱乐部和橄榄球俱乐部、MLB、NBA、NFL、铁人三项运动员、Crossfit运动员、IFBB专业健美及美国奥运选手,甚至中国举重联合会等,都是它的忠实用户,但杰森·s·沃斯兰博士更希望随着中国运动健身潮的兴起,让更多普通人也能享受到便捷的运动康复服务。

根据2018年全国田径工作会议发布的数据显示,去年全年国内已举办的800人以上路跑、300人以上越野赛约1287场,参加人次636万,对比2017年的1102场和498万,增长率分别为16.79%和27.71%。未来在健康中国的政策推动下,运动人群人数更将持续大幅增长。

然而,运动人群的损伤问题也成正相关态势。此前《2009-2014健身行业产值规模》表明经常运动的人运动损伤率达到85%以上。也就是说,到2020年,出现运动损伤的人群理论上可达3.7亿。

“过去运动康复服务,尤其是借助器材进行的运动按摩和软组织恢复,只有精英运动员才能享用到。” 杰森·s·沃斯兰博士介绍,Theragun G3PRO是一种手持的冲击式理疗设备,是大众都可便捷使用的专业运动康复器材,可以缓解肌肉紧张并提高肌体活动能力和运动表现。他还说到,没有人应当默默地忍受漫长的疼痛,希望Theragun可以帮助人们过上更充实、更快乐、没有伤痛的生活,让每一个人都成为自己健康的主人。

让普通人能够缓解运动带来的损伤,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这一愿景源自杰森·s·沃斯兰博士自己经历过的痛苦。

1.jpg

十多年前,杰森·s·沃斯兰博士因一次严重的摩托车事故受伤后,为了加快康复速度,便发明创造了能够提供深层肌肉按摩的手持设备Theragun,用于缓解肌肉痉挛,减缓癫痕组织堆积,加快肌肉恢复速度,增强身体灵活性。如今已历经5次改进的Theragun,从专业运动员到普通人,都可以在运动前用Theragun来激活肌肉,和运动后帮助肌肉放松,以获得更好的锻炼效果和睡眠质量,在日常生活中得以康复。

在相关行业专家看来,业已被国际品牌瞩目的中国健康产业市场,除了政策的推动,人群需求的推动也越来越重要。兴业证券的调研报告指出,至2023年,中国康复医疗规模有望达到103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不低于18%。其中骨科康复规模预计达到400亿元,需康复服务的骨科患者数约800万。在接近4亿人的需求市场潜力面前,无论是资本还是器材供应商,开始苏醒。

据了解,近些年我国民众日渐追求生活质量,尤其注重健康方面的提高;面对大众的呼声,我国在康复医疗等健康方面的服务需求前后也发生改变,由潜意识的变成现实的、直接的。此外,我国国情亦变化不小,老龄化进度加快、残疾人群和慢性病患者数量增多,康复需求市场成为蓝海。相关专家表示,在政策、需求的双轮驱动下,运动康复将步入市场爆发期。

但运动康复的人才稀缺也是不争的事实,人才培养速度以及公众对运动康复的认知也成为普通人避免肌肉损伤获得运动康复服务的拦路石。为此,已进入中国市场的杰森·s·沃斯兰博士表示,Theragun将通过建立社群,把专业的培训师和医务人员以及普通运动者联结在一起,让健康的生活方式得以在中国在更大范围内发展开来和持续下去。

来源:中国经济网

http://www.ce.cn/xwzx/gnsz/gdxw/201902/26/t20190226_31567310.shtml

  • 来源:华南财经网 作者:综合



    免责声明: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大众财经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大众财经网”和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大众财经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侵权本网会及时通知用户删除或强制删除相关信息。 3、大众财经网为用户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用户据此操作,风险自担与大众财经网无关。4、大众财经网友情提示: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