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 > 教育 >

核桃编程:高考结束,看到试卷里出现的这些编程题目,家长沉默了···

  大众财经网   来源:大众财经网 www.dzcjw.com  发布时间:2021-06-18 15:59:00


 大家好,我是核桃君

 

 


随着最后一门英语考试结束铃响,2021高考也终于落下大幕,那些辛勤、努力、坚持与眼泪,也都暂时告一段落。

各类真题及解析也随之出现在大众视野里,而我最关心的,无疑是编程相关的题目。

众所周知,浙江省早在2019年就把编程纳入了高考,先来感受一下它们今年的部分题目——

 

 

image.png

image.png


 

有家长跟我说:真没想到,现在的孩子都在解决这样的问题,我看都看不懂。

 

 

 


是啊,这些很多家长看上去陌生的内容,正真实地发生在下一代身上,要知道,这就是检验他们能否适应未来最直接的方式之一。

事实上,这些年,编程题目早已屡见不鲜,足以说明编程教育正成为主流教育。

去年高考的数学试卷上,就出现了价值5分的编程题目——

 

 


image.png

 

“程序框图”、“输出输入”这些概念,对于考生来说必须很熟悉才行——

 


image.png

还有江苏卷——

image.png


北京卷——

image.png


尤其是2018年的高考题目中,更是出现了至少4道编程题目——

 

image.png

 

在我看来,这些题目考得,其实是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或者说,看孩子是否具有编程思维。

 

 

 


而那些早早接触了编程的孩子,拿到这些分数,无异于探囊取物。

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题目我们可以直观地感受到,编程教育正在成为未来人才培养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去年12月份,教育部公布《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3172号(教育类297号)提案答复的函》(下称“答复函”),对提案中建议的“推动编程教育纳入我国基础教学体系”进行答复,称——

将把包括编程教育在内信息技术内容纳入到中小学相关课程

2018年-2019年,教育部先后发布《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和《关于引导规范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有序健康发展的意见》,推动和规范编程教育发展。

教育部表示,编程教育等信息技术内容已纳入到小学、初中科学课程和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有机融入到相关学科课程,高中阶段还专门开设信息技术课程。

同时也将培养培训相关师资力量,目前师范院校普遍开设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育技术等专业,培养能够实施包括编程教育在内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师。

image.png

在实施2020年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过程中,特别要求各地对接中小学编程教育需求。

 


重点关注、提前谋划信息技术教师编程能力提升工作,面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研员、骨干教师等组织开展软件编程专项培训,培养一批熟练掌握软件编程基本技能的“种子”教师

下一步工作安排上,教育部提出,将推动编程教育纳入信息科技课程标准,并进一步培训提升相关教师软件编程能力

 

image.png

无独有偶,北京市海淀区教委也发布了关于印发《北京市海淀区初中音乐、美术、信息技术、劳动考试成绩用于学生初中毕业认定和学校自主招生。

 


其中,初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基础、数据处理、程序设计、图像处理、音视频处理五个部分。

这意味着包含编程教育在内的信息技术被纳入中考。

北京大学附属小学副校长、信息技术特级教师何立新认为,把编程教育纳入中小学课程体系中确实是大势所趋,很有必要

北京教育学院教授于晓雅表示,编程教育绝不是培养码农,而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方式,并最终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一定有擅长和不擅长,但学习编程“等于给孩子一个窗口,去检验自己是否擅长”。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专家组秘书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黄荣怀也指出——

编程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是中小学信息科技课的一部分,随着技术的发展,未来机器就可以编程,设计、提出并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才是我们需要着力培养的。

 

芬兰教育部长曾说:“在未来,如果你的孩子懂编程,他就是未来世界的创造者;如果他不懂,他只是使用者。”

 


那么各位善于捕捉教育资讯的家长们,相信您已经感受到了教育的新风向。

编程是未来人工智能时代的基础,在可见的未来,将成为许多行业、许多人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我也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家长加入到编程队伍中,在练就编程能力的同时,提升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打开学习的大门。

未来已经在路上,家长们能做的,就是掌握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步伐。

最后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学有所成,我们未来见。

 

 



 


 

 

  • 来源:大众财经网 作者:综合



    免责声明: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大众财经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大众财经网”和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大众财经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侵权本网会及时通知用户删除或强制删除相关信息。 3、大众财经网为用户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用户据此操作,风险自担与大众财经网无关。4、大众财经网友情提示: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